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择校费越收越放肆 想上好学校得拼爹拼钱拼命

择校费越收越放肆 想上好学校得拼爹拼钱拼命

2011-09-06 09:31:52

  核心提示:在北京,一家机构通过家长介绍、教育系统反馈、银行蹲点所见,调查得到的2011年北京市“幼升小”部分重点小学的择校费显示,家长要准备“打点”的择校费用多的竟高达25万元!据介绍,这其中包含了教委统一要求的数额(最高3万)以及人情关系费、中介费等的总和。

  “孩子上学了吗?上哪个学校了?交了多少钱?”家有学童,家长们的话题少不了这样三个字——“择校费”。

  这是教育部门和学校最不愿提及、总是闪烁其词的三个字;但它却长久存在,成为一个尽人皆知的秘密。

  每到新学年,总会上演几家欢乐几家愁。而耐人寻味的是,“办成了的”皆大欢喜,却对如何办成讳莫如深;没交上钱或交了钱也没办成的,捶胸顿足,却对缘何失败一头雾水。

  这就是搅动万千家庭焦躁不安、欲罢不能的“择校费”。据说这几年,行情“疯涨”;更有一种说法,这里面“水”很深。

  “水”究竟有多深?记者几经周折,找到一位刚刚经历过这场“大战”的北京家长,一探深浅。

  交过钱后,没有收据

  “我当然希望一分钱不交,但在这样的氛围下,我只能接受现状。”

  等把8万元赞助费交出去,张女士几个月来悬着的心落下了。谢天谢地,儿子如愿以偿挤进了北京海淀区的一所知名小学。“择校,多少年了就是这样。”谈起择校费,张女士很平淡,“有少的6万,也有多的10多万。”

  “现在不管干什么,都是明码标价。什么钱,花在什么地方,一清二楚。可只有这择校费花得不明不白。”许多家长都有类似于张女士的疑问,交过钱后,连一个收据也没有。

  名校、离家近、口碑不错、师资很强,这就足够了。“好事摊在你头上,你还用关心那钱去了哪里吗?只要能交上这笔钱,就谢天谢地了。想想,还有多少人在羡慕着呢!”张女士不想再追问,还能怎样?当听到别的家长对附近另一所小学的种种怨言,她庆幸自己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费劲,花钱,值了。”

  “向来心为看客心,奈何人是剧中人。”对每一位陷入择校泥潭的家长来说,这份经历,注定了是百味杂陈:纠结、焦虑、忐忑、紧张,被中间人的狮子大开口而激怒……

  “想上好学校,拼爹、拼钱、拼命”

  孩子四五岁,家长们就开始考虑上学问题,处处留心、找渠道,找资源。

  “没有关系铺垫,你拿着钱,找谁?”

  “择校,谁不是择一个、两个、三个?”“都是好学校,怎么可能想上就上?”

  在张女士的规划中,一个是保底校,两个是择校目标校。

  “另一个择校,是中间人帮着运作。”只有经过后,才知道,“其实,这些所谓的中间人已经由最初的私人关系演化成为一种商业运作。当时,自己还傻乎乎地信以为真,其实,他们也并不是什么都能做到。”

  尽管中间人没有办成,但这费用却是不能少的。最终,她还是用尽关系找到了北京某校“领导”,面试合格,通知缴费,才有机会交择校费!

  她不愿在等待中折磨自己,不愿时时处在神经质的焦灼之中:手机24小时开机,错过一个电话就追悔莫及,全天候挂在论坛上,补加各种QQ群……

  无怪乎有人形容,想上好学校,得“三拼”:拼爹、拼钱、拼命。

  “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曾觉得上学应该很简单,我想我还是不习惯,为了择校而东跑西颠。曾经理想不为斗米折腰,却要东奔西走陪着笑脸,泡着坛子期待奇迹出现,在等待中祝福别人上岸。麻烦、麻烦、麻烦、麻烦……北京的名校高不可攀。”

  戏谑之词唱出家长们的几多无奈与心酸。

  择校费,涨势迅猛

  在北京,一家机构通过家长介绍、教育系统反馈、银行蹲点所见,调查得到的2011年北京市“幼升小”部分重点小学的择校费显示,家长要准备“打点”的择校费用多的竟高达25万元!据介绍,这其中包含了教委统一要求的数额(最高3万)以及人情关系费、中介费等的总和。

  有学者愤怒地表示:“由于这一收费是违法的,所以主管部门、学校均不承认,采取‘不报不究’的态度。因此,出现这样反常的现象: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中择校尚有‘三限’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收费反而陷入无从规范、无法无天的状态,巨额择校收费的收取、管理、使用从不公开,成为特别混乱、问题特别严重的‘黑洞’。”

  今年幼升小,广州的家长们曝出各名牌小学择校费:华侨7万、东风东路8万、番禺市桥中心12万、华师附小16万……起步6万很普遍。网友惊呼:“比房价涨得快!”

  事实上,北京地区择校费也正在呈现快速上涨态势。资料显示,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从七八千元涨到一万元、两万元、三万元。2000年,北京市出台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即招收择校生执行“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3万元)”原则。以此为参照,北京市幼升小、小升初的择校费很自然地固定在3万元的标准线上。

  当然,这是“官方标准”,但由此拉开了择校费的口子。

  “越收越放肆越没事儿了。”已故的北京市政协教科文卫体特邀委员王晋堂生前谈及“三限政策”,曾明确指出:“慢慢地,把‘违法’的事情‘合法化’了——尽管是‘有限’合法化。其后果是高中收、小升初收、入小学也收,甚至入公办幼儿园也照收不误。”

  2010年底,教育部发布“禁令”,要求各地3年到5年基本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但北京、广州、南京等地中小学择校费用不降反升。最近一项调查比较北京初中生家长和小学生家长所报告的数额,表明近年北京“小升初”择校准备费用至少递增30%。

  明明是义务教育,却让收费由“违法”变“合法”

  一边是义务教育,一边是高得离谱的择校费。面对孩子的前途,相当多的家长二话不说,只有接受现实。

  “买个东西还得挑挑呢,这可是上学啊!能不挑么?学校质量都跟×××(北京某好学校)似的,就都消停了。因为不可能资源均衡、人人平等。大家就都折腾呗,各显神通。”

  “我们不一样呀,不择校只能去条件最差的学校。如果各区教育资源稍微均衡一些,择校的人会大大减少,毕竟谁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年年,这样的择校故事都会重复上演。

  尽管有严令禁止、大力整治学校乱收费的各种规章制度不断出台,但是,以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名义出现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费从未真正停止,这已成为一个心照不宣的事实。

  填写“自愿”协议书、“被捐资助学”、将择校费通过指定的银行交给上级主管部门或者直接交给学校专门成立的基金会等机构,这是不少北京家长的亲身经历。他们还要被神神秘秘地召集在一起,统一口径,并订立“攻守同盟”:不要随便对外说。

  很多家长更是指出:影响“捐资助学费”的另一个“变量”,与“关系”相关。对于找到“关系”的家长,学校会直接给出捐资助学费的金额,“如果关系够‘硬’,捐资助学费就会相对减免。”(来源:光明日报)

  • 相关阅读
  • 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本月启动 提供岗位近3万

    昨日,2011年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正式启动。从昨日起至9月30日,省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将举办未就业毕业生现场与网络招聘活动19场,预计参会单位2000家,提供需求岗位近3万个。除此之外,还将组织开展职业、创业培训,并为毕业生提供见习岗位。...

    时间:09-08
  • 商州民生教育工程惠泽城乡学子

      本网讯 (赵永利) 近年来,商州区大力实施民生教育工程,优先保障财政教育投入,积极落实教育兴区战略。  实施义教经费保障工程。从2006年开始,连续将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纳入民生工程,将全区城乡...

    时间:09-08
  • 全国司法考试17日开考 西安考区人数居全省第一

      昨日,记者从陕西省司法厅了解到,2011年国家司法考试将于9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统一进行,陕西省有12116名考生参加考试,西安是全省人数最多的考点。  据了解,陕西省今年国家司法考试网上报名人数为14835人,经...

    时间:09-08
  • 国家医学考试中心提示考生防范诈骗

      据新华社消息 (记者 吕诺)记者5日从卫生部获悉,国家医学考试中心近日发布考试公告,提示参加2011年医师资格考试的考生安心复习备考,同时防范不法分子考试诈骗。  随着2011年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考试临近...

    时间:09-07
  • 幼儿园不得以培养专项技能为由收取费用

      据新华社消息 (记者 许祖华)陕西幼儿园有了统一的办园标准。陕西教育厅日前出台《陕西省幼儿园基本办园标准(试行)》中规定,幼儿园应按当地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项目、标准收费,不得以培养幼儿某种专项技能为由,...

    时间:09-07
  • 大学生就业青睐民营企业

      (中新网)日前,山东省淄博市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在淄博市人才市场举行。400多家招聘单位中,民营企业占80%以上,招聘应聘双方达成工作意向3600多人次,民营企业成了高校生的就业首选。  为了吸引大学生,民...

    时间:09-06
  • 累计发病135例 河北隆化中学生腹泻事件有效控制

      (中新网)针对校园腹泻事件,河北省隆化县官方6日表示,要认真吸取事件教训,举一反三,进一步加大学校食品、饮水等校园安全监管,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9月4日,隆化县章吉营中学部分学生出现腹泻,截至5...

    时间:09-06
  • 10岁男孩一上学就肚子痛 专家称与家长溺爱有关

      (中新网)9月1日,10岁的涛涛升入小学四年级。  涛涛的母亲李女士发现,涛涛像变了个人——不想吃饭,食欲下降,浑身没劲。  “送他上学就像上刑一样。”李女士刚把他送到学校,他就开...

    时间:09-06
  • “最hold住”宿管阿姨:打电话叫晚归学生回寝

      (中新网)每天跟同学问候上千次;对晚归的学生一一打电话“喊回家睡觉”;无论见到谁,她总会露出标准的八颗牙齿微笑问好。是的,她不是唠叨罗嗦的“唐僧”,她是电子科技大学里最“H...

    时间:09-06
  • 国内兴起高尔夫教育 本科生与农民工待遇相近

      (中新网)在中国土地上疯长的高尔夫球场不仅耗费大量的水,还宣称需要大量的人,高尔夫教育由此而兴。  北京一家高尔夫教育学院的招生简章里写道:一座正常运营的高尔夫球场至少需要专业人才350人。按此计算,...

    时间:09-0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