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记得一个例子。去年10月22日《天府早报》报道,10月21日,民营的东星航空公司到成都招60名空姐,第一天便有500人报名应征。在此次招聘条件中,有研究生以上学历者则免谈。招聘者给出的理由是,“具有研究生学历者一般不安心、不踏实,老是觉得大材小用,跳槽的几率较大”。这种说法虽然有失偏颇,但确实反映出一个现实问题。一些研究生本就对基层工作不安心,再赋予他们如此“轻松”地获得工作岗位的机会,他们的心可能更安不下来。
实际上,从真正考验研究生能不能爱岗敬业的角度,也必须让他们经过一个“笔试关口”,甚至越严格越好。笔试本身就是一个淘汰不合适的人的方式,如果一些研究生根本就不认真准备文化考试,就说明他们对未来的工作岗位“心不在焉”,留下这样的“人才”又有何用?通过一个必要的笔试程序,让一些想“混岗位”、搞“过渡”的研究生们早一些露出“马脚”肯定会更好。
在该县招聘的工作岗位中,大量属于基层岗位,由于相对的艰苦性就需要真正把想干事、有真正求职意愿的和真正能扎根基层的人选拔上来。而一个必要的淘汰和选拔机制是保证“不进错人”的关键。我们现在不缺乏研究生人才,硕士博士一大把,招聘单位正好借助这样一个良好机遇期,对人才们好好选一选。总之,为了所谓的高学历而“放宽考试条件”,实不足取,也是不利于遴选到真正的适合岗位的硕士研究生的。(毕晓哲)
担心
别又成了萝卜招聘
研究生学历高,付出也比专本科生多,到地方小县城参加招聘,或者说工作,有种委曲求全的感觉,但对地方而言,却是难得的人才。一方面没多少研究生愿意到小县城工作,一方面自然很受欢迎,印江自治县事业单位招聘对研究生免笔试,似乎无可厚非。但转念一想,还是觉得不妥。凭什么研究生就免笔试,难不成是他们高人一等,抑或能力都比专本科生强?
都说“学历代表不了能力”,招聘又是为了把有能力的人才,或者说更优秀的人才吸纳进事业单位,以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贡献。而社会也经常呼吁,不能重学历轻能力,重要的是,既然是公开招聘,理应一视同仁,也就是说,专科生、本科生也好,研究生也罢,都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才可谓公平竞争。
研究生免笔试不仅仅只是“唯学历论英雄”这样简单,联想到层出不穷的“萝卜招聘”的背后,往往“爹影重重”,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拼爹”。具体而言,要么权力自肥为自己的子女量身定做工作岗位,要么照顾领导干部子女就业专门打造,其目的就是“让权力子女先就业”。印江自治县此举明显与“萝卜招聘”有着太多的异曲同工之处。只不过是“拼学历”并非“拼爹”而已,说这是“学历”式萝卜招聘或“另类萝卜招聘”都可以,也再恰如其分不过。况且,没准还真的是名副其实的“萝卜招聘”都难说,想当然不能“路过”了事。(张亚莉)
■延伸
有失公平的举措
此次,印江县公开招聘岗位出发点是好的,且各项程序也是有条有理,不仅提高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还甩掉了“萝卜招聘”等不良的招聘方式。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宣称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可免笔试,直接面试。这样具有争议的措施,实乃是印江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不智之举。
当然,一个考上研究生的人在学习方面是值得肯定的,在一些毅力与耐力方面也是优秀的,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称之为人才。但是印江县的相关部门不能因为高学历,因为有研究生的证书就可以超出规定之外,不能一概而论的认为研究生就是高材生,就拥有出乎众人的才能与见识。难道印江县的领导人员不知道“高分低能”吗?不知道弄虚作假乃我国社会的常态吗?学术作假,地方政府作假,干部学历作假等等。如今就以一个写着“研究生”三个字的证书,就让研究生们高人一等,就让他们免于笔试,是不是在暗示着只要你有某种拿的出手的招牌、有某种资本就可以超出界限之外呢?(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