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张延铭没想到的是,7月17日,他接到了一个陌生男子的来电,称其就在张延铭家的楼下,要与他谈谈孩子的事情。这位陌生男子与张延铭见面后称,“你家孩子确实是被别人顶替了,顶替的那个孩子是我家亲戚。现在事情已经这样了,能不能不要让孩子受牵连,你有什么困难尽管说,要不给你补偿一些钱。”
张延铭拒绝了陌生男子提出的条件,继续向教育主管部门反映此事。
2010年9月9日,张延铭到教育部继续反映此事。教育部相关领导听取了他的叙述,并收下了举报材料,随后让张延铭“回去等消息”。
随后,又一件令张延铭感到吃惊的事情发生了。9月10日14时,正在买返程火车票的张延铭接到了一个陌生来电,来电者自称是冯秋钺的父亲,称他已经得知张延铭来教育部反映情况的事了。
“他说想要和我见面商量一下,说只要我同意协商解决,他能给我孩子安排个学校。”张延铭告诉记者,他借口自己有事,就挂断了电话。
2011年10月30日,记者拨通了冯秋钺的父亲冯建军的电话,冯建军称,“这个事情不存在,我不记得我和他(张延铭)通过电话……我没见过他,也不认识他,他想告就去告吧,事实胜于雄辩。”
据张延铭称,给他打电话自称是冯秋钺父亲的人的手机号为189××××1111,而这个号码正是冯建军与记者通话时的手机号码。对此,冯建军称,“(这个号)是我用的电话。我朋友的电话我用着,朋友给我的,具体我什么时间开始用这个号记不得了,但现在这个号登记的名字也不是我的。”
张延铭还告诉记者,2010年9月14日上午,自称是冯秋钺的父亲、在延边州政法委工作的冯建军曾来到他父母家请求张延铭一家“别告了”。冯建军承认其为了安排孩子上学找过省教育厅的人,但没想到他们这么办事,用我家小孩顶替你家小孩上学,称自己事先并不知情,并请求张家别再告了,如果答应不再去北京(举报),就立刻拿钱补偿。
但冯建军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否认了他曾有过此行,并称,“他的母亲和他有利害关系,他母亲说的话你们能相信吗?我们家(孩子)的一切都是正常的,为什么要上他家呢?”
2010年11月9日,张延铭到吉林省教育厅反映此事,与据称是此事调查组的组长陈辉见面。次日,吉林省监察厅驻省教育厅监察室给张延铭出具了一份答复,这份答复称,“我们接到您的举报信函和教育部转来的督办函,按照厅领导意见我们对您举报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调查取证,并将调查结果上报到教育部监察局,同时于2010年11月9日向您进行了调查结果的反馈。关于您提出的张鹤缤上学事宜,经过与有关单位的协调,因吉林省招生录取工作早在2010年9月中旬已经结束,现在已经不能解决关于您的孩子的上学问题。”
2011年10月30日,陈辉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这个事情省教育厅已经调查了,结果也给教育部上报了。现在他们(延边州)还要调查,可能因为这个案子后来有反复,这个事情延边州纪检委已经立案调查了。”
陈辉拒绝向记者提供吉林省教育厅的调查结果,并称“这个学生家长精神状态不好,好像有点什么毛病”。(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