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刘占良)本报4月10日三版刊登冷子亦撰写的一则消息《关爱大山深处的留守儿童》一文,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许多爱心人士想为该校奉献爱心,但却苦于找不到学校的具体地址,只得求助于本报和作者联系。希望作者看到消息后,尽快和本报或者与爱心人士联系,同时希望知情人士提供大山深处那所小学的线索。
由于新闻的五要素不全,文中介绍的大山深处十分荒凉,没有宽阔的大路,没有高楼,没有繁华的街道;有的只是简陋的土房,有的只是一条条凹凸不平的土路。春秋季,尘土飞扬满脸灰,雨雪天,道路泥泞路难行。每天早上的早餐都是拌汤,汤里面切点馍,然后泡在里面。虽然是小学,可是孩子们因为家里比较远,有一年级的孩子就住校,自己洗碗,每周到学校来,拿个盒子,里面装上够一周吃的菜。没有食堂,脏冷的地板,是孩子们共同的餐桌。没有暖气,四个孩子挤一张床,只为互相取暖。
更令人痛心的是,这里的孩子几乎都是大家口中所说的留守儿童。唱的歌是篡改的"世上只有奶奶好"。因为有些孩子,一年才能见一次自己的妈妈,大多数孩子都是由自己的奶奶照顾着,所以在他们的记忆里,奶奶比妈妈亲,甚至于把老师称为"妈妈"。
文章里写的故事非常感人,许多读者看了文章后都很感动,纷纷来人来电表示对这里孩子们的学习状况表示同情,有的还想资助这里的孩子。但可惜的是,由于作者在写稿件时忽略了新闻的要素,地址交代不清,记者试图通过各种途径想和作者取得联系,寻找这所学校,结果都没有找到。家住镇安县的姚先生,多次给报社打来电话,想资助这所学校,但由于没有相关信息,他只好让记者代劳。请作者冷子亦看到本文后,直接和姚先生联系,电话5323566,或者与记者联系,电话是1390914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