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讯(刘建锋 王正良)传统的教育强调整齐划一,平均发展,鼓励“全优”,无视学生个体差异,不公平地对待学生的短处,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层次、多规格、多种类的,为了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教育者应承认差异,进行有差异的教育。
每个学生的个性品质、兴趣爱好、能力倾向等方面都会表现出差异。有的学生尽管智力平平,但也有某些方面的优势。教师要善于观察、分析、发现这些优势,并因势利导,使学生的智慧潜能充分地开发和利用起来。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方向,教师要把学生的个体差异视为宝贵资源,尊重它、爱护它、鼓励它,使这些不同层次的资源得到最佳的利用。教师要允许和鼓励他们有差异,从而促使学生有差异的发展,最终获得有差异的成功。
差异教育,就是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分层次地、因人而异地课堂教学、布置作业、组织考试;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本质是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各自的发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着眼点,把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可供挖掘的创新资源开发之、保护之、发展之、利用之,提倡人才发展的非同步化,进行差异化的课堂教学,使不同的人才得到相应的教育。因此,在教学中应以学生的个性、爱好、特长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分类教学。教师并不要求学生门门功课达到优秀,才可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对基础差的学生,除让他们随班上课外,教师和成绩好的同学还应同他们结成对子,帮助他们解除疑难。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设计不同的作业,切忌“一刀切”。而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等设计作业。可打破学科界限设计作业,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讨。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不同答案,要给予适度的宽容;对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要大胆肯定,不应用所谓的标准答案约束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