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讯(张富群)现代社会要求公民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科学的消费观念指的是个人具有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的消费理念,其中包括能够重视提高自身生活质量的理念;适度消费的理念;采取积极的消费态度的理念;实践可持续消费的理念;保护资源环境的理念,等等。科学的消费观念是我国当前社会实践科学发展的要求。
消费教育进入学校教育对于培养未来社会合格公民有积极的意义。通过学校消费教育,让学生学会理财,使他们从小养成健康文明的消费行为,建立起科学、健康、合理、文明的消费方式,在积极参与消费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会理财意识和技能,能够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取向,识别消费商品的真假,自觉依法维护消费者自身的合法权益,明确消费者自身的社会责任,能够在未来社会中承担起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消费责任,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繁荣和发展。
那么,学校教育怎样让青少年儿童学会理财呢?
提高对中小学学生进行消费教育的认识。在中小学学生中进行消费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中小学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是培养未来社会合格公民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小学应积极编写消费教育校本教材,把指导儿童合理理财纳入校本课程教学之中,对学生进行系统理财教育。
理财教育要体现在中小学学生日常生活消费活动之中。要让学生自己学会花钱,让他们参与购买商品实践,从中进行商品质量、价钱的比较,在经历亲身情感体验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消费知识。学校要和家长密切联系和合作,在孩子消费活动中尽量避免父母包办代替的情况,小额消费商品应当让孩子自己购买,学会自己花钱,掌握消费技能,了解各种商品的价格和质量,学习消费知识。同时,在购买各种自己所需要的商品时,对不同商店的同一商品进行质量、价格的比较,从中作出自己的独立判断,买与不买,由他们自己来决定。也要教育他们在参与独立消费实践中自觉识别和抵制各种假冒伪劣商品,积累防止上当受骗的经验。
学会依法维护消费者权益。在学生独立消费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消费者权益被侵犯的案例,学校和老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学习有关法律知识,积极使用法律程序向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从中学会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程序。学校和老师要及时总结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有关案例,对学生进行实实在在的理财教育。
养成文明消费的习惯。结合学校环境卫生教育,对学生提出不能随便乱扔果皮、纸屑、食品袋的要求,使学生从小养成文明消费的习惯,培养他们担当起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消费责任意识。老师要注意表扬和鼓励那些不攀比,量体裁衣,适度消费的学生。要引导学生把消费的注意力向丰富自己的内心精神世界方面倾斜,购买自己所喜爱的课外书进行阅读,提高心理健康素质,等等。
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消费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可以采取班会方式对理财知识和经验进行真情实感的交流。学校也可以聘请消费者协会的专家到学校给学生作理财知识讲座报告,等等,提高青少年理财知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