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麦朝用自制的计数器教孩子们数数
课间,赵麦朝给学生分发牛奶和饼干。
商洛日报社(记者 马泽平)“你的想法越简单,你就会越快乐!”憨厚爽朗的赵麦朝,洛南县古城镇后庙学校唯一一名小学教师,被村民亲切地称为“老顽童”。36年来扎根深山的他,想法真的很简单:只为山区孩子圆梦,希望他们走出大山……
学生最爱赵老师
9月9日上午,洛南县古城镇后庙沟村沙河上空传来稚嫩的歌声——“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一位几乎谢顶的中年男子站在讲台上聚精会神地教几个孩子唱歌,丝毫没有感觉到窗外记者一行的唐突来访。
“这里一年级有6个娃,还有12个幼儿园的小家伙呢。”下课了,赵麦朝老师拍拍手上的粉笔末,笑着说。他一边给孩子发放饼干和牛奶,一边和记者聊天:“学校撤并后,后庙沟还有一年级小孩小撤不走,就只留我一个老师,既是校长、老师,又是厨师、保姆……现在我身兼多职呢。”据赵老师讲,从1977年他就在古城镇的现岔、罗村等山区学校任教,30多年来跑遍了乡村的沟沟岔岔,教出去的学生也是天南海北的都有。“你看,这是昨天远在北京的一个学生给我发的教师节祝福,都十几年了,他还记得我。每到教师节收到孩子们的祝福电话,我就很高兴。”
“我最爱赵老师了,也爱上他的课。”一年级学生李媛媛和另外5个同伴开心地告诉记者。“老师、老师,给我擦擦屁股。”刚聊着,一个幼儿园的小男孩着急地喊。“来了!”赵老师笑呵呵地跑去给男孩擦屁股,又教另一个幼儿系鞋带。“学校就我一个,乡亲们把娃托付给我,很信任我,我就得给人这事情干好。”照顾孩子们生活这琐事,是老赵工作的一部分。
自制教具省经费
“赵老师一个人在学校很不容易,每天都在门口接送孩子,山区学校没有啥费用,很多教学用的东西都是老赵自己动手做的,就想的是节省些经费。”后庙沟的村民老李告诉记者,“比如娃娃上课用的计数器都是用废弃的珠算珠子做的,而用来区分大小以及多少的则是老赵带着孩子在河边捡拾的卵石。”老李讲,老赵经常帮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学具,那些孩子都把这些学具放在书包里,爱不释手,家长问干啥的,孩子说,那是老师帮忙做的学习用品,千万不能丢了。
“赵老师就是乐呵人,啥时间见他都是笑呵呵的满脸笑,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见了他的笑脸,感觉人和人之间的距离瞬间就缩小了,实际上赵老师就是在用笑脸传递着爱心。”赵麦朝曾经的学生小赵回忆说。“要和学生交朋友,让孩子喜欢你、爱你,才会安心、开心地来上你的课。”赵麦朝说。
山里孩子出大山
“作为一个普通人,你一生中想法过多,活得太累。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帮助山里孩子圆梦,希望他们走出去。”赵麦朝说,他的想法有可能圈外的人觉得幼稚,但他36年都这样过来的,这也是他始终都很乐观的原因。
他给我们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在现岔学校时的事情,那阵子白天要在给孩子上课,晚上还要到各村去扫盲班上课,有两次半夜回来时都在路上遇见了狼。“把人差点吓死,人跑不过狼,只能和同事上树,在树上呆到天亮。第二天依然乐呵呵地给孩子们上课,晚上依然到扫盲班上课。”赵麦朝讲,他工作了30多年,直到现在,他除了给孩子上课外,还经常给村里群众传播一些科学致富的知识,一想到知识能改变别人的命运。
据赵麦朝讲,山区的孩子每天上学几乎都要走好几公里,有的还要翻越几座山梁,雨雪天气,老师就要去接送孩子。有一次下大雨,赵麦朝担心学生安全,亲自一个个地背学生过河,刚到河中不小心扭伤了右脚,至今右脚都有伤。
“山区的孩子上学很不容易,我做了自己该做的,也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就是希望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赵麦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