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讯 今年中秋,超市内天价月饼没有了,迎来送往公款消费的少了,进村入户访贫问苦的多了,走亲访友大吃大喝的少了,节俭团聚文明过节的多了……今年中秋节最明显的特征是两个字“节俭”。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修身、齐家、治国的传家之宝。作为党员干部,要自觉抵制奢靡之风,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朝一夕做起,从思想上、行动上、党性上引起高度重视,自觉筑牢思想防线。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考验,勤政廉政,远离奢靡之风,抵制浪费之风,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干事,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然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百姓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勤俭节约的观念淡漠了,一些地方和个人不同程度存在着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费、一掷千金的奢靡消费、过度包装的蓄意浪费、大操大办的随意浪费等不良现象。个别同志就忘记了“艰苦朴素”的传统,甚至把国家倡导的“扩大内需”也错误地移植到日常施政中,办事大手大脚,讲排场、讲大气有余,而讲干事、讲节俭不足。还有一些地方动不动警车开道、小车成队,每逢开会纪念品先行。凡此种种,不仅造成行政资源的巨大浪费,还让老百姓也跟着受罪,直接疏远了干群关系。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个经济问题,它是干部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在提倡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首先应该从党政机关做起,不仅是紧急关头,更在于平时的细节举止。
党中央提出《八项规定》后,我们欣喜地看到不少部门和单位工作作风有了明显好转:警车开道、大会摆花的少了;铺张招待、公款吃喝的少了;大手大脚、讲排场搞形式乱花钱的少了;文山会海、虚与委蛇的少了。相反,我党的一些优良传统得以发扬,大家纷纷把省下来的钱花在实处,花在更需要的地方;把省下来的时间更多地放在了解民意、解决群众困难上。这种变化,不仅反映了我党执政理念的升华,也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称赞。
其实,倡导节俭不单单只停留在物质层面上,更应体现为一种高尚品格,一种奋发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崇尚节俭不在一时,贵在养成,必须把节俭的美德融入我们每个人的灵魂,从点点滴滴做起,力戒大手大脚。节俭也不能是一阵风,贵在持久,必须党员干部带头,从根治公款浪费做起,把省下来的钱花在更需要的地方、花在解决群众困难上。只有当勤俭节约成为了每个人的行为习惯,才能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时尚、一种精神、一种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