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老师8次普通话考试未过 遭遇“塑料”普通话尴尬

老师8次普通话考试未过 遭遇“塑料”普通话尴尬

2013-12-31 10:59:56

来源:长沙晚报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满口“塑料”普通话。这句带有调侃意味的顺口溜,如今常挂在了曹湘凡的嘴边。“其他科目都过了,只有普通话考了八次还是没过,教师职称评定无望。这真是比高考还高考,希望得到高人的指点!”昨日,再次见到记者,周末在长沙忙于家教的“高考王”(本报多次报道)曹湘凡就自己遭遇“塑料”普通话的尴尬求助本报。

  尴尬 学生上课未听懂其提问

  行色匆匆,一脸的笑容。街头再次见到曹湘凡,记者感觉其精神状态比以往好了许多。在本报的关注中,2010年从湖南警察学院毕业后,40岁出头的曹湘凡应邀回老家汉寿县当起了老师。如今的曹湘凡有着双重身份,在汉寿县第三中学,他目前是一名高中的政治任课老师;在长沙城区,他是多名高中学生的上门家教老师。每周曹湘凡往返于长沙和汉寿,星期一至星期五,便在汉寿县第三中学正常教学,周六、周日在长沙继续上门家教。

  “学生都说我的普通话不怎么标准,讲起话来甚至有点南腔北调。没办法,这与这些年的生活经历有关。” 谈及自己当教师的感受,“塑料”普通话让他困惑不已。曹湘凡告诉记者,有一次自己上公开课,到学生提问的环节时,他喊了几名学生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后,当时整个教室里无人吱声:原来,面对自己的提问,大多数同学没听懂,都只好傻呆呆地看着对方。最后,经一名勉强听懂的学生“翻译”后,这个提问才得以弄清,提问尴尬才得以化解。

  努力 清早起床听正音教程

  “塑料”普通话不仅让曹湘凡教学遭遇尴尬,更重要的是他的教师职称评定变得遥遥无期。“一同参加培训的老师中,有些老师最多两次就通过了普通话二甲,这些年来我八次参加考试都没考过。”尽管考试训练有素,曹湘凡的普通话考试却屡屡碰壁,让他深感困惑。

  为训练普通话,周末蜗居在长沙小旅馆做家教的他,每天一大早起床,然后一个人站在房间里,雷打不动听普通话正音教程,看与提高普通话水平有关的书籍,然后才出去上门家教。“在正式场合我注意自身的形象,尽量控制不说话,实在憋不住了就对着墙壁自言自语,尽管发的音不是字正腔圆。”曹湘凡向记者透露,他甚至认为自己现在得了普通话强迫症。

  自称已是“半个长沙人”的曹湘凡认为,普通话考不过首先是与自己乡音难改直接有关,加上在长沙生活了15年,与各种口音的人打交道,时间一长,南腔北调式的“塑料”普通话也就难改了。

  “希望晚报再帮帮我,能得到普通话高人的指点。”曹湘凡充满了期待。如果您愿意为其普通话支招,可拨打本报新闻热线96333。(记者 周和平 实习生 熊其雨)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