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里没水没电
围墙上的裂缝让人惊心
昨日,本报报道了农民工谭想军的艰难讨薪路。记者再访榆中新营乡桦岭村小学发现,新建的教学楼已经出现楼顶漏雨、围墙倒塌、墙体开裂等诸多问题,新楼里没电没水,无人过问,成了名副其实的“半拉子”工程。
现场:漏雨裂缝问题不少
榆中桦岭村毗邻定西临洮,距离兰州较远。新建的桦岭村小学教学楼在偏僻的山坳里显得十分气派,教学楼共两层,总建筑面积为1270平方米,有教学楼、师生宿舍、食堂等共14间。学校还没有挂牌,村民说学校将被命名为桦岭村希望小学。
村主任带领记者参观了学校,令人意外的是,这所新建的学校是一个“半拉子”工程。据了解,从去年10月起,工程就被搁浅。大楼的粉刷工程全部完工,教室也安装了门窗,但木门还没刷漆。在二楼楼道内,粉刷一新的楼顶往下掉墙皮,墙皮脱落处有雨水渗漏的痕迹。
“一下雨这里就漏雨。”在学校工地上干过活的几名村民说。记者随后又推开几间教室发现,几乎每间教室的房顶都有墙皮脱落和雨水渗漏的印迹。
新建的教学楼怎么会漏雨呢?参与修建该楼的几名村民道出了内幕。“这个老板偷工减料,我们干活的人都看不下去!”村民杨建军说。“老板为了省工钱,水泥只抹了薄薄的一层,沙子当水泥来用,钢筋也用得不够。”另一位村民老丁说。谭想军分析说,楼顶漏雨的原因,一方面是施工时偷工减料,水泥标号不够,另一方面是施工时防水措施不当。
随后,村民带领记者来到操场。“这里的水泥更是只打了薄薄的一层。”一位村民用脚踩着操场地面上的水泥说,就在说话间,水泥块就被踩碎了。粉刷一新的学校北围墙有一段3米宽的地方是砖块垒砌的,如同一道伤疤。崭新的围墙处处都是裂缝,有些墙体已经明显倾斜,摇摇欲坠,地面上的水泥也有多处裂缝。据学校老师讲,围墙之前倒塌过一次,现在看到的是经过修补的。
忧心:没水没电怎么上课?
新学校还是“半拉子”,旧校园已经不复存在,那么学生们在哪里上课呢?记者在新建的大楼里看到,一间大约20平方米的房间内,十多名孩子正在读书写字,课桌和板凳却破烂不堪。陈校长说:“只是搬到这里上课了,楼还没有完工。”在另一间大约10平方米的房间内,还有五六名孩子在上课。
陈校长告诉记者,新教学楼是2012年10月开建的,2013年10月发生了谭想军等人讨薪打官司的事,包工头陈国卫因资金等问题停止了施工,学校成了“半拉子”工程,再也无人过问。但学校的旧教室早已拆除,学校只好搬入新楼。据了解,该校共有学生十多名,两个年级。由于桦岭村距离新营乡很远,村子里的学生上完一二年级后就去乡上上学。“现在学校里没电没水。”陈校长说。
作为学校的监管部门,榆中县教育局对此是否知情呢?25日,记者同谭想军一同来到榆中县教育局时,工作人员称,他们只是从学区知道修建教学楼的事,教育局没有参与建设,也不知情。工作人员还称,教育局只管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建设的事不归他们管,除非是教育局投资建设的学校,他们才会跟踪负责。该校并非教育局投资,是个人投资的,并不需要经过教育局审批和备案。
疑问:工程残局谁来收拾?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桦岭村小学从开建起就混乱不堪。按照有关规定,50万元以上的工程建设都要经过招标等公示程序,建设方的相关名称和资质都要在工地展示和公开,但该工程从投资到监理单位,似乎都无人知情。据知情人介绍,桦岭村希望小学总投资200万元,但该项目并未公示,至于是否办理了相关证件和手续,也不清楚。就连负责该工程到底是哪一家公司,竟然也无人知晓。谭想军和在工地上干活的村民只知道负责该项目的是临洮县的一家公司,对公司的具体情况毫不知情。
村主任称,该项目的甲方是桦岭村村委会,照此推断,工程的监理单位应当是桦岭村村委会,但干活的农民工反映,从始至终没有见到过一个监理负责人,所以出现偷工减料的事也就不足为奇了。谭想军等人也从未与公司或者包工头陈国卫签订合同,所有欠款都是口头协议。村主任告诉记者,学校之所以盖成了这样,是因为捐助人非常失望,所以后续资金并未到位。另一方面,陈国卫惹上官司之后便消失,无人知道其下落。
一所小学建成一个“烂摊子”,不仅伤了捐助人的心,更重要的是娃娃们还在漏雨的、没水没电的新楼里上课,这个残局该由谁出面解决呢?本报将继续关注此事。(首席记者 于永昭 实习生 韩俊清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