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还对替考事件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对负有直接责任的杞县教体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杞县教体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杞县教体局党委委员、工会主席,杞县教体局党委委员、大同中学校长和通许县教体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通许县教体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兼通许县第一高中校长给予撤职处分。对杞县高招办主任和通许县高招办主任、通许县城关镇下洼学校校长给予撤职、留党察看一年处分。
对负主要领导责任的杞县教体局局长、通许县教体局局长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对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杞县、通许县分管县领导和开封市招办主任等3名处级干部给予党内警告或行政记过处分,其中开封市招办主任被免职。
■ 追踪
为高考加分“定制”武术赛事
河南武术比赛“量产”国家二级运动员;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比赛
辽宁本溪87名体优生加分涉嫌造假一事还在调查,河南漯河又被曝光有74名考生获国家二级运动员被加分。目前,河南漯河已有53人放弃加分资格,另外发现5名疑似有问题的加分考生。
武术项目主观性强被利用
记者连日采访发现,可能被利用的高考体育加分制度漏洞,主要集中在一些冷门项目、武术等测评主观性较强的项目。漯河市高级中学体育加分事件中,武术项目就是最大的“注水孔”。
2013年河南省青少年传统武术锦标赛,800人参赛,最终“量产”445名国家二级运动员。这一赛事设置存诸多不合理之处。如,整个赛事设置200多个组,每组参赛人数不超过10人,每组前3名就有资格申请国家二级运动员。赛事中很多项目几乎没听说过,如太平捶拳、串捶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