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一样的孩子 不一样的暑期

一样的孩子 不一样的暑期

2014-09-02 08:54:47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记者 马泽平)
  近两个月的暑假已经结束了,对学生而言,假期意味着快乐和自由,是属于他们独有的时间。事实是这样吗?记者随机走访了几位农村和城市学生,发现他们这个暑假都过得并不“轻松”,他们都很忙,但忙得不太一样。
  农村学生:有忙不完的家务活
  “萧萧,我走了,你快点起来喂猪、做饭。”8月27日清早6点多,镇安县柴坪镇松柏村一组马卓烨在她母亲的喊声中醒来。马卓烨今年14岁,再过几天就要在柴坪中学上九年级,父亲在外打工,母亲靠打豆腐到十里外的街上叫卖维持生计。“我每天都是在洗菜、做饭、喂猪、洗碗、洗衣服,现在家里啥都能干。”马卓烨说。
  “姐,天冷了,我要换衣裳。”刚洗完脸的马卓烨就听到弟弟的喊声,又跑进房里给弟弟找衣服。记者跟着走进家里,一家四口,挤在一间黑暗的卧室里,除了两张床外,没有像样的家具。“姐,我饿了。”“我洗碗喂猪后,才能做早饭。”马卓烨帮弟弟穿好衣服,安排弟弟写作业,就赶快忙活去了。
  “我从10岁多,就开始做家务,每年暑假都这样。爸在外面,妈一天打豆腐种菜卖很劳累,我不做会把妈累坏了。”马卓烨在厨房里一边干活一边告诉记者。她还时不时要给弟弟辅导作业。“我希望早点开学,学习没这样累!”
  8月29日上午,镇安县回龙镇万寿村二组烟农詹世文一家正在烤烟地里打烟叶。他11岁的儿子詹书奇也忙的满脸是汗。“你能知道,哪种烟叶可以打,哪种还不能打吗?”面对记者的询问,詹书奇用稚嫩地声音说:“知道哇,我们家种烤烟都几年了,每年暑假我都要忙着帮父母打烟叶,夹烟。”詹世文告诉记者,最近几天每天要跟着父母从早忙到晚,有时很累,往床上一倒就呼噜噜睡着了。
  记者发现,在农村,今年由于旱灾,大部分孩子都“泡”在田里,帮家人抗旱,农村孩子的暑假生活“充实”但很单一。记者随意翻看了他们的暑假作业,很多的错题和空白,但是孩子们的家长由于文化水平较低,根本没有办法辅导。
  城市孩子:变味的暑假有点烦
  “这个暑假的每天一大早,我们小区的孩子都拿着课本,背著书包走了。”江南小区的彭先生发现,这个夏天,院子里除了晚上,很难看到孩子们的踪影。彭先生12岁的孩子也不例外,他的孩子下半年就上初中了,他借了一套七年级课本,把孩子送进了城里的一个补习班。
  而在桂园新村居住的赵女士,其9岁孩子小雅7月上旬一放假,就被母亲安排在市区黄沙桥附近一家舞蹈培训班。“我孩子暑假上午参加舞蹈班,下午参加英语培训班。”赵女士说,本来也想带孩子到外面旅游,但是周围的孩子都在忙着上培训班,他也放弃了旅游的念头。
  彭先生和赵女士孩子的暑期生活,是我市城里许多学生假期生活的缩影。在国家素质教育的日益深入的今天,城里家长们仍对各种培训班感兴趣。“我们也没办法,那些培训班收费都很高,可是不让孩子上培训班,他们就整天呆在电脑房里或者电视机前。”市民彭先生说:“孩子所在班级有近50名学生,有超过70%的孩子暑期都报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
  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商洛市教育学会白老师说:“设置寒暑假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心理和生理得到放松。现在,农村孩子虽然有更多的劳动实践的机会,但是时间长了没人辅导学习,会影响成绩;而城里孩子让大量的补习班占领了假期,孩子又缺少生活实践的机会。这两种方法都有些偏左,需要注意,假期最好还是以社会实践为主,以学习为辅。”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