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广东肇庆的网友在论坛上发帖称,自己读初一的女儿开学领到的北京仁爱教育研究所出版的英语课本里出现了大量广告内容,此事引起不少网民关注。记者前往发帖网友的所在地肇庆市新华书店,找到帖子中描述的含有广告的初中英语课本。从外观上看,拿到的英语课本似乎和普通课本没有任何区别,然而当记者翻开教材,在第一页就赫然出现了一份活页广告纸。在这份正反三面的活页广告纸上,密密麻麻地印着各种英语产品的宣传资料,教科书录音带、教材讲解材料,电子点读笔、同步听力测试、电子教科书(据央视报道)。
教材里加广告是否合适?从目前家长的反映,以及相关规定来看,答案不言自明。早在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修订送审工作的通知》中附带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编印规范》就曾规定,“教科书内不得有广告内容。”
大家可能还比较关心的是,新闻中提到的教材究竟含有多少广告?据报道披露的内容,除了前面提到的活页纸,在教材的出版说明中近半篇幅是介绍该英语教材的配备产品,而整本144页的教材内页中,则足有6页广告。另外,在课本的封底页中也包含了大量丛书的宣传信息。也就是说,尽管大部分广告都在围绕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打“擦边球”,但属于“植入广告”的性质毋庸置疑,况且如此多的数量,称之为“问题教材”,大概并不冤枉。
“问题教材”的问题出在哪儿?
很多人都注意到了这套教材出版方的“身份”问题。新闻中涉及到的英语教材,是由一家叫做北京仁爱教育研究所出版的,而这家机构又是经教育部批准、全国唯一一家从事基础教育教材出版的民营机构。一份2012年的数据显示,仁爱英语教材(7-9年级)使用数量为1100万册左右,约占全国初中英语20%市场份额。
我们知道,长期以来,有权编写和出版中小学教材的只有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家。由于一家编写没有竞争,2001年,教育部按照国务院的通知,下达了改革令,教材编写市场有限放开,只要通过了教育部立项和初审的教材,即使不是人教版,也能在中小学里作为实验教材使用。而北京仁爱教育研究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唯一一家突围并参与分享教材市场“蛋糕”的民营出版商。应该说,开放教材出版市场并引入竞争机制,本身并没有问题。未来甚至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类似北京仁爱这样的民营出版机构进入教材出版业。
实际上,在教育相对发达的英、美、日本等国家,教材由商业教科书出版公司围绕“编辑-出版-销售”,完全按市场模式运作的机制,由来已久并早已十分成熟。
以美国为例,由于每一个州都有自己的课程标准,那些想参与教材竞争的出版社,必须填写竞标申请表,并把教材样本寄给州教委、州下面的20个地区教育服务中心,以及由州教委任命的教材评估小组成员。教材评估小组成员主要由教育官员、学区官员和教师组成,他们的主要职责是评估教材的知识、技能涵盖范围及检查教材错误。在此基础上,州教委提出初步报告到政府公共服务网站,建议哪些教材可以上推荐目录,哪些被淘汰。在此期间,州内居民可以通过书面形式表达自己对教材的意见,同时还需举行公众听证会。在综合考虑教材评估小组、出版商、社会公众及教育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后,由教委主任向州教育理事会提交最后报告,推荐采购教材目录。
除了私立学校对教材有自主选择权外,公立学校系统则专门制定了对教材需先评审后购买的规则。所有教材的购买事宜都由公立学校系统的教材评估与选用委员会负责。该委员会由本学科教师、媒体专家和政府督导员组成,在评审教材时所依据的标准主要包括:教材要反映文化多元性,避免出现引起种族、性别、文化方面争议的问题;要符合课程要求,反映真实性,具有时代性;内容清楚,易于理解,价格适中等。学校只能选用获得评审通过的教材。对于那些已获得审查通过的教材,如有人提出异议,则需重新评估。
相比之下,从看,北京仁爱教育研究所这些夹带大量广告的英语教材,不仅编出来了,还通过了审定;不仅通过了审定,还出版了;不仅出版,还通过肇庆市教育局的政府采购程序,中标,并经肇庆市教育局指定,进入当地各中学课堂使用了。采购这些教材的教育部门,不大可能对教材中大量存在的广告视而不见。这么多的环节,如何被一一突破,恐怕才是问题教材出现需要追问的原因。最关键的地方,恐怕在于,教育管理行政化背景下,我们教材的编写、审定、出版、发行,都是在一个比较封闭的系统中进行的,作为教材使用主体的学校、教师、学生,并没有参与权和选择权。就如肇庆中学教师对记者说的,“选择什么样的教材,是市里决定的……我们没有买教材的权利,指定什么就是什么。”
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国外很多中小学课本都实行循环使用制度。教材是学校财产,学生是教材的借用者;学期开始时领到课本,结束时即归还。学生在使用时,不能在书上作批注,大多数情况下放学后也不用将书本带回家。因此课本可供几届学生轮用,使用期可达5~6年甚至更长时间。这样的设计,对于我们当下教材出版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屡换屡新,三两年就折腾出一版所谓“新教材”的模式,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来源:http://.qianhuaweb/jingji/content/2014-10/23/content_52847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