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城里妈妈带孩子到侗寨苗乡体验民俗 过传统新年

城里妈妈带孩子到侗寨苗乡体验民俗 过传统新年

2015-02-25 09:10:00

来源:文汇报

  城里孩子过年有着一套苍白的流程:吃饭、拜年、抢红包,甚至年饭也是套餐式的制成品。为了让孩子见识一个真正充满民俗味的新年,城里妈妈苏毅和她的伙伴们把孩子从上海带到贵州,过了一个自己动手、自给自足的传统新年。

  苏毅是微信公众号“米行天下”的运营者,以这个微信公众号为核心的小圈子聚集了一批家长,他们乐于把孩子带到全国各地增长见识。今年春节前夕,“米行天下”组织11个家庭前往贵州过年。一行人中有12个孩子,最小的4岁,最大的15岁。

  在贵州,这些家庭多年来第一次自己动手准备年饭。他们到本乡本土的菜场去买菜,自己洗锅、生火。“大厨”指挥若定,“配菜员”临时上岗。孩子们也动起手来,排排坐着,在家长的指导下挑拣豆芽菜。

  旅行中使用电子设备的机会很少,熟悉了iPad的“城里娃”还能玩些什么?放下了电子设备,“城里娃”一点儿也不宅,他们徒步3.5公里从土路上山欣赏美景,在开阔地玩追逐游戏。

  这个来自城市的旅行团还参加了当地侗寨的乡土婚礼。作为新郎的特约嘉宾,一众人跟随浩浩荡荡的回礼队伍,驱车来到新娘的娘家——夏格侗寨。大家帮助新郎搬卸下一卡车的回礼,包括米和肉,随后还观看了原汁原味的侗族大歌比赛。

  体验乡土民俗足以给孩子们带来乐趣。在郎德上寨村支书家里,孩子们体验了苗家女子热情的敬酒仪式。除夕之夜,他们身在贵州肇兴,耳畔听着潺潺的流水声,和侗族大哥大姐们一起过新年,经历了和2000人一起走街串巷游街拜年拉歌的壮观场面。

  孩子们还在动手之中感受了民间艺术的传承。在贵州,他们观摩了银饰品的现场制作,在工匠指导下完成了属于自己的DIY银饰品,还在旅途中学习手工织丝、手工扎染等。(本报记者 沈竹士 通讯员 闵报珺)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