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时期的教室,是青春逐梦的竞技场。
文/图 记者 吉文艳
高中的生活是奋斗的生活,拼搏是高中生活的主旋律。高考是一个成长节点,人生能有几个时间点像高考这样让人紧张、兴奋、又充满希望与期待?毕业多年后,高考终成为“青春”的代名词,它代表着拼搏,代表着懵懂,代表着青春。时光匆匆,高考已化为青春脸庞上的痣,让青春面目愈加清晰,一眼即可辨识出来。
六月的阳光隐藏着它的威力,高考,牵动着学子父母的心,填满了父母所有的牵绊。参加过高考的人有两类:一类是通过了高考、走完了大学的一系列课程、走上了后来的工作岗位,他们回忆高考,是苦涩过后的甜美,犹如嚼橄榄的味道,是战地黄花别样香的自豪;另一类是高考的落榜者,他们回忆高考是怅然的、心情是惶惑的,因为那是他们曾经没有越过的坎,那是他们曾经的痛!没有参加过高考的人,高考对他们有些神秘,高考是他们的新鲜。
青春与知识相伴
“其实高考是一份难忘的记忆,是那一年那个特殊的时间段里,必须经历又必须努力的青春!”现就读于西北大学的大一学生王晓曦在自己的微博中写道,虽然高三有数不清的作业,数不清的考试,可那些与知识相伴的日子却也是青春里最充实的日子,是这一辈子最幸福的时光。是的,高三付出的艰辛不是为了别人,只为了圆自己心中的梦想。“现在还记得在床头贴的‘复旦我来啦!’的字条,那是我梦寐以求的大学、当时的梦想,为了它,我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晚上一点睡觉,就连吃饭时都在看作文选,做梦都在解数学题,桌子上堆得山一样的资料都是要一页页做完的。”王晓曦说,虽然同学们都抱怨高三太累、太辛苦,却没有一位同学放弃过学习,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因为大家都认为那样做值得。“因为我们年轻,因为我们有梦想,年轻就应该多流些汗,有梦想就应该拼尽全力去实现。”王晓曦说,虽然自己最后高考失误没有考入梦想中的大学,但因为自己尽了全力,并不曾后悔过。“青春是一首渐行渐远的歌,无论悲欢,都是记忆;无论好坏,都不是终点。走过这段路,轻装上阵,迎接下一个渡口。”这段话,既是经历过高考的王晓曦的自我感悟,也是对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的激励与鞭策。
从进入高中那一刻起,高考就像站牌,远远立在高中三年道路的终点。三年里,青春与知识相伴,无论晨昏。“也许高三是我这一辈子最幸福的一段时光,因为此后再没有哪段时间可以让我心无旁鹜地专心于一件事。”大三学生王梦瑶说。难怪有人说人生最辉煌的一段时间是就高考前6个月,因为那个时候“上知天体运行原理,下知有机无机反应,前有椭圆双曲线,后有杂交生物圈,外可说英语,内可修古文,求得了数列,说得了马哲,溯源中华上下五千年,延推赤州陆海百千万,既知音乐美术计算机,兼修武术民俗老虎钳。”虽然话语略带夸张与调侃,可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这三年的寒窗苦读为人生做好了最坚实的知识储备。很多经历过高考的人回想起来高考,都只觉得充实与幸福,而将其中的苦与涩抛诸脑后。许多年后,你也许还会想起这场考试,因为它是你十二年寒窗苦读的记忆,它是你用努力给青春做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