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青少年手持科学项目成名校敲门砖?科学素养更重要

青少年手持科学项目成名校敲门砖?科学素养更重要

2017-05-03 15:33:05

来源:文汇报

  本报见习记者 朱颖婕 记者 沈湫莎

  科技创新是当下的热词,青少年科技创新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不久前举行的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中小学生们今年提交的申报材料比去年增加了40%;上海百万青少年争创明日之星活动,报名人数比去年增加一倍,创下新高。

  过去,一提到科学项目,许多家长是能拦的拦、能挡的挡,因为一般来说,一个项目往往要“耗费”个把月,甚至更久,会影响孩子的日常学习。而如今越来越多中小学生拥有自己的科学项目,开始科学研究的年龄越来越低,那么手持科学项目能否成为通往重点高中和名牌大学的“敲门砖”呢?

  耗时久难挡“课题热”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学生如果要完成一个科学项目,普遍要花费1到2个月,有些植物观察类项目甚至需要半年时间,至于一些季节性的植物或动物的观察,往往要持续一年乃至更久。

  今年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唯一的小学组主席奖获得者是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侯悦翔。她的项目 《二氧化碳对水草光合作用及生长速度的影响》 总体花费时间超过2个月。该课题的核心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涉及二氧化碳量、光照时长、pH值、水草数量等多个变量,光做实验就花了2周,之后还要采集数据、撰写小论文。

  高中组主席奖获得者是七宝中学高二学生崔若岩,其课题名为 《废弃塑料ABS的回收、改性及在3D打印中的应用》。这一课题立项是在高一期末,然后她花了一整个暑假进行对比实验。更不用说,实验过程中经历了选材失误、实验方法错误、数据记录不清等“弯路”。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文军告诉记者,往年,家长往往并不支持学生花这么多时间做这些事,但近几年支持的家长越来越多了。而一项针对上海全市高二年级学生课题研究活动的调研也佐证了“课题热”的事实:上海有188所高中的高二学生做到了人人有课题,全市74%的高二学生拥有自己的课题。

  不同学校和家庭的接受度不一

  侯悦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喜欢科学,主要缘于家庭的支持。她家里养了许多花草和一缸热带鱼。三年级时,她还曾和父亲一起制作过家用二氧化碳发生器。在课题研究中,父母也经常给她出谋划策。

  崔若岩获得的支持则主要来自她的指导教师、七宝中学科技创新教研组组长周国亮。在她的实验中,需要解析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和结构,比如弹性性能。“一台透视电子显微镜要价几百万元,大学都不一定有,更何况高中。”为了崔若岩的课题,周国亮联系了上海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最后,崔若岩通过多次实验,发现在材料中加入含量为3%的顺丁二烯弹性最好。

  记者采访发现,在一些尊重孩子兴趣发展的上海家庭和学校里,这类科创比赛的接受度相对较高,但还有部分信奉“分数至上”的爸妈和老师,则恨不得孩子根本不要碰这类比赛。

  不过,随着中高考“指挥棒”逐渐发生变化,一些家长和学校的态度也开始改变。

  在上海今年首次实行的“3+3”的全新高考方案中,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被视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其中尤其关注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修习情况、研究性学习专题报告等。因此,有专家认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被放到历史新高度,是促成青少年科学项目总量激增的一大原因。

  科学素养比证书更重要

  但是,在这些数量迅速上升的课题中,不少是中小学生们真心喜欢的,却也有不少成了升学的“筹码”。全新的升学指挥棒传递出清晰的素质教育导向,做课题也似乎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变成了升学的必备“筹码”。一位中学老师说,不少学生参加科创比赛,就是为了有一个课题。

  抱着功利心态的参赛者多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一位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评委坦言,今年大赛的文科类项目数量迅速上升,各种调查或社会报告增多,虽然确实有一些出色的报告,但有不少报告可以看出老师“操刀”的痕迹。评委还发现不少参赛项目的难度远远超出孩子的知识范畴,甚至有极少数知名高中的社科老师在外收费帮学生策划课题参赛。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委、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教师杨卫东表示,很多评委其实并不在乎一个项目是否“高大上”,而更看重学生是否亲自动手实践,能否验证一些想法的可能性,甚至能否通过实践否定一些理论。他说,在现场,只要问几个细节问题,立刻就知道那些课题是不是学生做的。

  “有课题、有证书不等于有能力。”周国亮提到,在七宝中学每年的招生录取环节,学校会有意选拔一些科技“好苗子”,但这个选拔标准不是看学生拿过多少证书,而是通过现场测试,检验学生是否具备科学素养。比如考官可能会让学生进行一场实验操作,观察他是否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抑或抛出一个科学问题,让学生当场构思课题,并讲出大致的研究思路。

  “青少年科创比赛的初衷是为了让更多孩子体验科学,科学项目不是升学‘敲门砖’。”周国亮强调。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