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港澳青年:到大湾区书写精彩人生

2021-02-03 07:4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大湾区内地城市竞相招揽港澳青年人才,助力港澳青年融入和建设大湾区。
  资料图片

“只要香港青年愿意抱着开放、积极的态度,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投入大湾区工作和生活,勇于拼搏,可以说是机遇处处,大有可为。”不久前,在香港青年发展委员会一次政策专题会议上,香港政务司司长张建宗这样对香港青年说。

香港特区政府2021年1月推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鼓励香港青年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及发展事业。随后,相关城市也相继出台人才招揽计划,重金吸引有志港澳青年加入,共同建设大湾区,在相应领域展翅翱翔。

创造机会

据记者了解,广州、深圳、江门等大湾区内地城市,最近都相继出台针对港澳青年的揽才计划。深圳市前海管理局1月份发布“前海港澳青年招聘计划”,首次发动19家企业,面向港澳青年提供141个招聘岗位,包括多家大型知名企业提供的算法研发工程师、大数据平台开发工程师、动画设计师、新媒体推广专员等。

前海管理局表示,区域内目前人才紧缺的职业包括风险核保师、智能工业设计专才、企业数字化管理师、供应链管理专才、跨境业务争议解决律师等,希望有志港澳青年踊跃加入。“招聘计划”之后将形成常态化制度,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按每月每次不少于100个岗位来发布招聘港澳青年计划,以此为推动粤港澳青年广泛交往、助力港澳青年融入大湾区创造机会。

广州天河区瞄准大湾区游戏产业领域,希望打造培育一批实力雄厚、技术先进、专业性强的游戏企业,现也在斥资吸引优秀的港澳创意人才和原创游戏团队扎根发展。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系列奖励政策,包括对营收超亿元的新落户游戏企业,将分3年给予最高1.5亿元奖励等。

江门市上月开展“展翅计划”港澳台大学生实习专项行动,帮助港澳台大学生寒假期间在江门实习,更好融入大湾区发展。参与活动的港澳台学生有21位,目前均已到岗实习。“接下来,我们将围绕大湾区建设的要求,找准切入点,动员各方力量,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才到江门就业创业。”江门团市委负责人说。

珠海、惠州、肇庆等地也纷纷出台措施,开展项目,积极推进与港澳各方面交流,为港澳青年搭建创业交流、合作、协同创新的平台。

找准位置

记者翻阅香港特区政府发布的数据发现,截至1月30日,特区政府推出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已有超过150家企业申请,接获386个一般职位和238个创科职位,并且提出申请参加计划的企业还在增加。从算法工程师、资讯科技顾问到行政管理、幼儿教师等,岗位所涉领域广泛,选择性强。“企业反响非常热烈,提供的岗位都颇具吸引力。通过与大湾区其他城市互联互通,可带动香港的就业市场。”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表示。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的构思,源于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为2020年施政报告作咨询时的发现,许多在香港和内地都有业务的企业,在内地城市特别是深圳的业务不断扩张,需要全国各地招聘。但在一河之隔的香港,具备资格和有能力的青年有点却步。“不少香港青年对今年香港就业市场不太乐观,担心疫情下不容易找到心仪工作。他们可以把目光放得更远,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中寻找新机遇。”罗致光这样建议。他认为,如何搭上大湾区发展的高速列车,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是香港年轻人值得思考的问题。

张建宗同样鼓励青年勇于探索,把握新的发展机遇。他在前述会议上讲道:“我明白现在的‘后生仔女’未必满足于‘打足一世工’,很多人有不同兴趣、掌握多种技能。有人想创业做老板,有人想做视频博主,有人想闯荡世界,服务香港以外的市场。无论走哪一条路,都要做好准备。”他认为,大湾区提供的“大把选择”和“大把商机”,是相当好的舞台和平台。

放长眼光

香港青年民建联日前出炉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香港18岁至35岁青年群体中,76%知晓特区政府推出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77.9%表示会考虑及积极考虑参与,近70%认为1.8万港元至2.6万港元的薪酬颇具吸引力。但是,有74%的受访者认为目前2000个补贴名额并不足够,80.7%认为计划目前以补贴创科及金融为主不太足够,67.3%表示计划目前只针对大学毕业生不太足够。

香港青年民建联建议,特区政府可考虑进一步放宽青年申请资格、增加更多不同专业的职位及推行大学生培训资助计划等,亦可考虑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以整合各地相关资讯,包括税务、法律法规等,提供全方位的支援及咨询服务,加深香港青年对国情的了解。

成功的人看机会,失败的人看困境。“青年在考虑时,要看眼光放远。香港与内地融合,是大势所趋。到内地工作,可能待遇环境等一时未必赶得上香港,但得到的经验及人脉等都是非常珍贵的,对未来或会有更大帮助。”香港青年民建联主席施永泰说。

张建宗也多次鼓励香港青年积极参与“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好好利用大湾区平台发展自己的事业,为香港、大湾区以至国家作出贡献。

  • 相关阅读
  • 论文调查结论如何得出?专家为你释疑解惑

    1月21日,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联合工作机制发布《有关论文涉嫌造假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针对公众关心的相关问题,2月1日,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联合工作机制复核专家组副...

    时间:02-03
  • 联合工作机制有关负责同志回应论文调查有关问题

    1月21日,由国家多部门组成的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联合工作机制发布《有关论文涉嫌造假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调查结论是怎样得出的,如何保证调查处理的公平公正,高层次复核专家组又发挥了什...

    时间:02-03
  • 我们需要怎样的人工智能基础教育

    加强人工智能基础教育,是未雨绸缪应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要求。在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人工智能不仅要被作为“术”,即提供科学知识与核心技术的内容载体和工具方法,更要被作为...

    时间:02-03
  • 西南石油大学:退役复学学生传递从军接力棒

    “学姐,我眼睛有点近视,能不能报名参军呢?”“学姐,我父母不同意参军,怎么办?”……寒假期间,西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退役复学的杨润梅一刻也没有闲着。作为该校大学生征兵志愿者服务大队的...

    时间:02-03
  • 领成绩单搭售大米 教育不容“夹带私货”

    近日,有网友反映称:学校通知,因为疫情,学生不能去领成绩单,安徽省六安市一小学四年级7班的班主任让家长去家里领,因班主任家推销大米,不少家长只好“顺便”买米。 1月29日,六安市金安...

    时间:02-03
  • 留守儿童过好年 不返乡的父母才安心

    1月31日,民政部下发《关于加强寒假春节期间父母就地过年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的通知》,对全国各地关爱留守儿童政策作出部署。通知要求:乡镇(街道)人民政府、村(居)民委员会要组织儿...

    时间:02-03
  • 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

    本报北京2月2日电 (记者吴月)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

    时间:02-03
  • 推动学分互认的关键是高校开放程度

    教育部日前在答复《关于改进高校网络教学工作的提案》的函中指出,近年来,教育部出台多项政策积极推动高校间的学分互认,并逐步健全线上学分互认机制。下一步,教育部将以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实践...

    时间:02-02
  • 如何领略自然博物馆之美

    原标题:如何领略自然博物馆之美 观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参观展览。本报记者 詹媛摄/光明图片 【走进自然科学博物馆】 ——与北京自然博物馆专家一席谈 作为年访问量超过180万人次的博物...

    时间:02-0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