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你孩子的身高“达标”了吗

2021-04-13 08:48: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你孩子的身高“达标”了吗

2020年11月13日,北京国际孕婴童产品博览会上某品牌“长高展台”。视觉中国供图

孩子长多高才算“达标”?父母都高为什么孩子矮?孩子身高会受什么因素影响?关于长高,哪些有科学依据,哪些是谣言……

---------------

春季万物复苏,阳光充足,更适合人们户外活动,不少家长希望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帮助孩子长高。

孩子长多高才算“达标”?父母都高为什么孩子矮?孩子身高会受什么因素影响?关于长高,哪些有科学依据,哪些是谣言?为此,记者采访了中日友好医院国际部主任、生长发育门诊主任医师张知新。

不能机械地根据公式判定孩子身高

“人的身高在一定范围内都是正常的。”张知新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以中国0~18岁男/女生长量表为例,将100个同种族、同性别、同年龄的孩子从矮到高排队,比第3个矮的是矮小症,比第97个还高的是巨人症。比如17岁、18岁(骨龄)的男孩身高在1.61米到1.84米之间,女孩在1.5米到1.7米之间都是正常的。

张知新介绍,社会是参照这样的身高量表,但是作为个体来说,受遗传物质的影响,要在家族里面找到自己的“标”。这个“标”就是遗传靶身高。

遗传靶身高,可通过父母身高推测子女成年身高。男孩遗传靶身高厘米数等于(父身高+母身高+13)/2,女孩的遗传靶身高厘米数等于(父身高+母身高-13)/2。男孩实际身高在靶身高上下6到6.5厘米,女孩实际身高在靶身高上下5到5.5厘米都属正常。

张知新介绍说,人的身上有两套遗传物质,一套来自父系,一套来自母系,然后形成了新的组合。也就是说,我们的头发、皮肤,甚至性格、思维模式都是在两套遗传物质的支配下,发展成个体。这些遗传物质组合的表达还有多样性,遗传物质有随机失活和失活逃逸。就像打牌重新摸到了一局新牌一样,人们靠着这样的重组,在保证遗传稳定性的同时,也保证了个体的多样性。身高的隔代遗传其实就是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隔代的矮或高的基因在孙代中表达的现象。

另外,决定身高的基因在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都有,且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隔代的身高可能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影响。父母都高,孩子可能是矮的,可能是遗传祖父母、外祖父母辈的基因。

“我们可以根据公式算出遗传靶身高,但不能机械地去判定孩子的身高就应该是多少。”张知新说,“除了疾病外,人的身高80%由遗传因素决定,不是一代人就能够改变的,要经历祖祖辈辈的繁衍才能找到一个最适合个体组织器官生长发育的身高。就像欧洲的很多国家房子大、车也大,跟人的身高是匹配的;日本的房子盖得很小巧,跟人们的身高也是匹配的。最符合我们的遗传背景、适合我们健康生活的身高才是最适宜的身高。”

生长的每个阶段都是长高“黄金期”

“身高是一个连续的、不均匀的生长过程,应该说每个时间段对孩子来说都是‘黄金期’。哪个阶段出了问题,都可能影响到最终身高。”张知新介绍,从断脐的那刻起到1岁,孩子一般长高25厘米;1岁到两岁,长高10-12厘米。两岁以后到青春期进入生长的平台期,每年长5-7厘米。女孩8岁后,男孩9岁后进入青春期。青春期的女孩每年长7-9厘米,男孩每年长8-10厘米。女孩通常从开始发育到发育结束长25厘米左右,男孩长28厘米左右。

张知新表示,两岁之前以及青春期的生长,不会有太大的变异性。决定我们未来的应该是生长时间最长的时期,就是2岁到青春期开始启动的这段时间。这期间个子越高,未来的身高应该是越高的。

张知新介绍,孩子在母亲的子宫内到出生后6个月里,身高的增长主要受代谢轴影响,与营养供给和摄入密切相关。6个月以后,代谢轴对身高的作用慢慢下降,生长轴的影响逐渐上升。到两岁的时候,代谢轴和生长轴的影响基本持平,两岁之后,代谢轴对孩子的影响就比较小了,身高主要受生长轴影响。

“孩子两岁的身高跟成年身高的相关性占到80%。”张知新解释,就像跑马拉松一样,最开始大家都在一起,分不出伯仲,但是到第二个10公里、第三个10公里时,冠军通常是在前面的。也就是说到两岁时,家里遗传高的还是矮的基因,就显现出来了。

身高受多种外部因素影响

想要让孩子在健康的情况下尽可能长高,父母应该怎样做呢?

张知新介绍,适量的运动,充足的深睡眠,合理的饮食和快乐的心情是关键——

1、适量的运动有助于身高增长。运动可以激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弹跳类运动对足跟刺激会加速生长,跑步、打球、跳绳等都是很好的运动方式。

适度拉伸锻炼腰背肌,改善体态,孩子会从视觉上增高。比如同样的身高,舞蹈演员、运动员、军人看起来会比其他人高。但是使用器械进行过度拉伸是不科学的,反自然的东西不要轻易尝试。有的家长给孩子做头颈部拉伸,把正常的脊柱曲度拉直,虽然孩子变高了一点,一旦以后头上落东西,力量直接“砸在”脊柱上,脊柱没有生理弯曲减缓冲击,很容易造成伤害。

2、充足的深睡眠有助于身高增长。负责身高增长的最主要激素生长激素是晚上分泌的,白天处于很低的水平。生长激素必须是深睡眠才会分泌,睡眠剥夺和浅睡眠都使生长激素少分泌或不分泌。生长激素晚上10点开始进入分泌高峰,12点达到峰值,凌晨两点、3点、4点还会有一些小的高峰。因此,孩子不要熬夜,最好10点进入深睡眠,睡觉前尽可能不吃东西、不憋尿,关灯睡觉。

3、合理的饮食有助于身高增长。很多家长把饮食看得过于重要,认为要吃好才能长高。实则不然,符合孩子摄食愿望的饮食是最有利的。不要因为专家说某种食物有营养,就一定逼着孩子吃;不要跟邻居家的孩子比吃得多少,一定是按需索食。孩子挑食,可能是消化道、肠道菌群及身体酶无法吸收代谢利用这些物质,即食物不耐受。另外,不同的个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也不一样。只要孩子的精神状态好,身体也健康,身高在每个阶段都是正常的增长速率,这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正确合理的饮食。

很多家长喜欢深度加工食物喂养孩子,认为“浓缩的是精华”。其实不然,最新研究表明,人类在长期进化中选择的食物,以原有的状态获取,最容易被消化吸收代谢,比如吃黄豆,机体会通过饱胀感告诉你吃多了,但黄豆提取物里会因为有过量的大豆异黄酮导致乳房早发育。水果在有纤维维生素存在的状态下有利于吸收,防止糖超标,打成果汁会造成过量服用和糖超标。所以提倡孩子按需索食、尽可能保留物种原性状摄食。

4、快乐的心情有助于身高增长。对于所有有生命的个体来说,愉悦都是最基本的健康的环境,就像植物、动物听音乐,会生长得更好。

“家长对于孩子的身高问题要顺其自然。当然,发现孩子生长发育不正常的话,一定要及时找小儿内分泌科医生做检查,了解孩子的身高增长、性腺发育,看有没有矮小症、性早熟的问题,未来会不会偏离遗传靶身高。”张知新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曼玉

  • 相关阅读
  • 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在厦门大学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

    人民网北京4月8日电 (孙竞、郝孟佳、李依环、熊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日致信祝贺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向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厦门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

    时间:04-13
  • 2021年北京市学生体育竞赛活动计划公布

    原标题:冰雪项目将覆盖大中小学生4月,首都高等学校第八届徒步运动大会将举行;5月,北京市中小学生游泳比赛将开赛;6月,北京市中小学生武术健身操比赛又将展开……市教委日前公布《2021年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北京市学...

    时间:04-13
  • 北大、清华“强基计划”正式公布 两校报名时间均为4月12日至4月30日

    原标题:北大、清华“强基计划”正式公布  12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2021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正式发布。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北大和清华均为4月12日至4月30日报名,同时两所学校均提出,报考该校“强基计划”...

    时间:04-13
  • 课间走出教室 尽享阳光体育

    原标题:课间走出教室 尽享阳光体育摄影/本报记者 郝羿昨日,北京市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现场调度会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举办,市教委副主任刘晓明主持会议并和16区教委深入座谈,切实解决当前阶段推进落实中的具体问题、共...

    时间:04-13
  • 课间让学生“野”一些天塌不下来

    原标题:课间让学生“野”一些天塌不下来“学生课间活动的最大半径:教室外的过道”,“比体育老师更‘卑微’的,是没有课间10分钟的孩子”,“孩子在教室里一坐一整天,见不到阳光”……不知何时,课间跳绳、跳房子...

    时间:04-13
  • 研究显示:我国研究生群体抑郁焦虑问题显著

    原标题:研究显示:我国研究生群体抑郁焦虑问题显著  视觉中国供图  “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是近几年国际科研工作关注的热点。过去一般认为,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社会、经济地位呈轻微正相关,也就是说...

    时间:04-13
  • “少年军校”的特殊开学典礼

    原标题:“少年军校”的特殊开学典礼新学期伊始,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幸福南路小学教育联盟一校区(以下简称“南一小”)开启了“红色船票”红领巾争章活动。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成为新学期师生的共同心...

    时间:04-13
  • 北大、清华“强基计划”正式公布

    原标题:北大、清华“强基计划”正式公布  昨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2021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正式发布。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北大和清华均为4月12日至4月30日报名,同时两所学校均提出,报考该校“强基计划”...

    时间:04-13
  • 上海音乐学院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

    原标题:上海音乐学院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洪湖赤卫队》《白毛女》《红珊瑚》……这些创作于六七十年前的红色经典歌剧,最近成了上海音乐学院老中青几代师生反复排练、打磨的作品。为了让年轻师生学好党史、为建...

    时间:04-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