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发挥家校合力 护航学生成长

2024-01-16 07:48:00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发挥家校合力 护航学生成长

   在人们潜意识中,大学生是家庭里“已经飞远的风筝”,在对其进行的教育中,家庭力量自然应退居幕后。但当前,在高校的教育管理中有一种现象严重困扰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即在高中向大学、大学向社会的教育场域转换中,一些隐藏的问题,如网络依赖、人际困惑、学业躺平等随着教育环境和方式的变迁突然显现。相当多的案例表明,这些心理、性格或品格层面的缺陷不少都能溯源到家庭教育的缺位或不足。家庭是个体最原初的生存环境,其影响烙入学生思维和行为深处。“解铃还须系铃人”,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引入家庭力量,既是保持教育整体性和连贯性的客观需求,也是家庭辅助护航青年成长成才的教育责任。

  放手与依赖:家庭力量融入高校思政的两个误区

   大学期间,随着集体生活和社会生活逐渐展开,大学生的独立性逐步确立,但其物质、精神和行为等依然与家庭保持着深度联结。在此期间,对大学生活、社会生活的陌生、疑惑乃至迷茫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也是成长的必经阶段。此刻,家庭力量融入高校思政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但事实上,家庭力量的缺失却较为普遍,主要表现为显性缺失和隐性缺失两种状态。

   一种是“放手型”的显性缺失。部分家长认为,孩子进入大学等同于进入了“保险箱”,除了在物质方面提供支撑外,无须仔细过问其生活。因此,家长与学生的思想及情感交流呈现断崖式减少的趋势。家庭主动协同大学老师的意识淡薄,不少家长与大学班主任或辅导员的交流几乎处于空白。从家庭角度来看,无法准确了解孩子的学习、工作、思想和情感状态;从学校角度来讲,很难深层次感知个体的秉性脾气、兴趣爱好以及心理特征,很多问题都是在大学生自然暴露或反复试错后才得以被老师把握。

   一种是“依赖型”的隐性缺失。家长不能适应孩子不在身边的现实,家庭对大学生学习生活插手太多,处处放心不下,甚至每天联系孩子“说同样的话”,以至于孩子表面上接受,内心却滋生逆反,增加了压抑与烦躁等负面情绪。尤其是,部分家庭向大学生传播的价值观念带有明显的主观偏差,如自私自利观点、物质崇拜等错误的人生态度,以及诚信缺失、无端猜忌他人的“心理设防”等。此类家长往往固执己见,坚持自己的教育习惯,家庭力量与学校老师的教育背道而驰,削弱甚至抵消了应有的教育成效。

  主观与客观:家校难以形成思政合力的两个内因

   一般认为,家庭对个体的影响显现具有滞后效应,青少年时期的成长环境较为单一,家庭形塑的品格特点和行为模式难以及时显现。但进入大学阶段,随着集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展开,个体的综合表现和素质差异就会逐步凸显。因此,大学阶段构建家校教育合力,针对性地开展干预和矫正,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高校思政工作中家校难以形成合力,既是因为主观层面的缺位,也是因为客观层面的错位。

   一方面,主观上的意识缺位导致家校合作难以形成合力。高校、家庭因观念差异、地理间隔、角色定位等原因,关注的焦点各异,存在相当大的信息“剪刀差”,缺乏合作育人的意识,协同机制不畅。高校在教育管理上更多强调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管理和服务。此外,从该项工作本身来讲,内容较为琐碎,需要长时间跟踪、接触和沟通,对于家校的耐心和情怀、经验和精力是很大的考验。在顶层设计不明、师资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思政工作中的家庭融入实质上成了一项可深可浅的“良心活”。

   另一方面,客观上的能力短板导致家校合作难以取得实效。家庭教育牵涉的大学生心理、性格和品质等问题具有“隐性特征”。家庭要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长期边缘化,相关理论、经验和制度等严重匮乏,尚未形成针对性、规范化、长效化的教育实践体系。尤其是,大学生的家庭背景本身存在较大个体差异,致使家庭元素很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有效范式,增加了家校合作机制建立的难度,客观上弱化了育人力量的协同效应。

  守位与补位:家庭要素融入高校思政的两种模式

   补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家庭要素短板,要明确高校的主体责任和家庭的协作地位,做到守位有为,补位到位。

   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应扛起家校合育的本位职责。根据实际建立家校共育体制机制,担负起家校合作的组织者、协调者、指导者和实施者等多重职责。要强化教师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学生成长规律的把握,强化针对性的专业培训,让教师掌握家庭教育领域的理念知识以及与家长沟通的方法技能,提升职业水准与专业素养,助力教师统筹家庭力量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可适时设置家庭教育相关专业或研究方向,或开设家长学校,运用案例教学、交流互动、个案矫正等方式进行培训,助力家长以科学的理念、正确的方法、正向的力量协同配合高校教育。

   家庭作为学生的成长原点要主动参与思政教育的补位工作。要充分发挥家长独特的情感优势,掌握基础的家庭教育知识,熟悉青少年成长规律,强化家校、父母与子女的主动沟通意识,及时跟踪问效。同时,家校社协同共育应从简单的家校沟通,拓展到婚恋、事业、子女等方面,让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走深走实,接地气见实效。

   (作者:左红梅,系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 相关阅读
  • 华北电力大学成立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

    人民网北京1月16日电14日下午,华北电力大学举办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华北电力大学党委书记周坚表示,学校成立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旨在联合政府机关、科研机...

    时间:01-16
  • 国际力学、材料及工程科学领域专家高华健全职加盟清华大学

    人民网北京1月16日电 记者从清华大学获悉,近日,国际力学、材料及工程科学领域专家高华健全职加盟清华大学。高华健表示,将发挥桥梁作用,促进清华力学学科的快速发展,并成为助力更多年轻学者成长的基石。据了解,...

    时间:01-16
  • 第八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

    人民网北京1月16日电 (记者王鑫)15日,第八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郝明金出席大会并为杰出贡献奖单位及个人颁奖。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职业...

    时间:01-16
  • 构建精准学业支持与发展体系,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开展暑期预习课、提供各科目学习方法指导、学长学姐分享学习建议……为加强学风建设,助力学生更好成长成才,2023年秋季学期以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知行书院面向大一新生开展学业支持系列活动,引导新生更好完成从高...

    时间:01-16
  • 冬日大课间 活力满校园

      日前,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竹条实验中学开展冬日大课间活动,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付晓方摄(影像中国)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16日 15 版)...

    时间:01-16
  •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体坛观澜)

      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

    时间:01-16
  • 原创音乐剧《雄狮少年》首演

      本报广州1月15日电(记者罗艾桦)11日晚,由广东省广州市委宣传部指导、改编自同名国漫电影的原创音乐剧《雄狮少年》(普通话版),在广州大剧院迎来首演。该剧通过少年阿娟在广州打拼、不懈追梦、最终梦想在舞台...

    时间:01-16
  • 我科学家提出新量子传感范式

      本报合肥1月15日电(记者徐靖)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院士、王亚教授等人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提出基于信号关联的新量子传感范式,实现对金刚石内点缺陷的高精...

    时间:01-16
  • 非遗小院,大有看头

      非遗传承人给学生展示传统皮影。   侯建川在表演孝义皮影。  以上图片均为张建益摄   制图:沈亦伶  锵、锵、锵!几声老腔响起,光影之间,两个皮影人物出现在幕布上。随着情节深入,皮影左右腾挪,时而...

    时间:01-16
  • 满足阅读需求 营造书香氛围

      刚刚下过雨,山里的空气格外清新。走进重庆市潼南区双江镇金龙社区的半山书屋,农闲的村民和放学的孩子,正在津津有味地看著书。  上小学五年级的陈可乐,是这里的忠实读者。每到周末和寒暑假,书屋里总有他的...

    时间:01-1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