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建设时时、处处、人人的美育育人环境

2024-01-23 08:32:00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建设时时、处处、人人的美育育人环境

以美育浸润学生,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学生身心更加愉悦,活力更加彰显,人格更加健全;以美育浸润教师,发挥教师职业的美育功能,提升全员美育意识和美育素养,塑造人格魅力,涵养美育情怀;以美育浸润学校,打造昂扬向上、文明高雅、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建设时时、处处、人人的美育育人环境……

日前,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行动将如何通过深化美育教学改革、丰富美育资源供给、完善保障措施,让美滋养青少年的心灵世界?相关举措又应如何更好落到实处?记者采访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苏丹,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郭声健。

记者:美育作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部分,对塑造青少年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为何要强调学校美育“浸润”作用的发挥?

苏丹:“美育浸润”是个环境概念,强调艺术学习是一种“具身体验”,离不开多看、多动手。通过接触艺术,情感的涌动使得身体发生了反应,才能实现艺术的感知。过去我们说 有人“懂得了美的道理,但实际上又不太懂艺术”,就是这个原因。这就 意味着美育需要行走,需要穿越不同的社会空间, 需要抵达相应的环境场所。例如 在历史 遗址现场,人们看到遗迹样貌和发掘出的文物,情绪上会有一些变化,脑海中激发出对历史的想象, 这个场地就变得“神圣”起来,有了“场所精神”,附着于遗迹之上的各种艺术的形式,浮雕、壁画、装饰,都不仅是单一的艺术形式,而具有了整体性。《通知》强调“浸润”,正是希望青少年美育要注重调动身体的 诸多感官去学习、去实践、去动手。

郭声健:中办国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美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强调了美育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价值追求。《通知》不仅将“浸润”确立为美育工作的目标,而且将其作为美育工作的路径,既彰显了美育潜移默化浸润心灵的独特育人价值,也遵循了美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与各环节的特殊教育规律,可以说用“浸润”将美育的目标及其实现路径创造性地进行了精准对接。

记者:《通知》中无论是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协同,还是城乡协同、校地协同的举措,美育的内涵都不局限于艺术类课堂本身,对象不局限在青少年学生,充分体现了“大美育”观念。此次《通知》如何将“大美育观”落实到美育育人方方面面?

苏丹:当代对艺术的定性,已不局限在传统认为的几种艺术门类,例如绘画不仅包含国画、油画、版画等,而是 更指向一种让人看上去完美的、有激励感的生命状态、生命体验。有人说今天的艺术“平面化”了, 不是那么“栩栩如生”了,其实是因为今天艺术的形式更加本质,并不像过去一样侧重于描摹自然、模仿自然中的物象,而是把它们变成一种天赋、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让人感动, 开始指向人的精神状态。

我们提倡“大美育”,就是要抛弃过去的偏见, 抛弃学科僵化的划分,让学生看到,科学家身上也有艺术家的气质,民间吹吹打打的匠人因为音乐有了别样神态、有了游离于固定旋律之外的气韵等。只要创作主体的精神状态和他的才艺相融合,艺术呈现的形式 可以是多样化的;学科交叉融汇过程中 会产生一些新的艺术火花,反过来,艺术对科学发展也会有帮助。

郭声健:一般认为,美育浸润的对象是学生,此次《通知》则富有创见地扩展了美育浸润的对象,丰富了美育浸润的内涵,进一步彰显了美育浸润的价值。明确美育浸润的对象不只是学生,还包括教师和学校,既具有学术创新价值,也具有实践跨越意义。要真正实现浸润学生与学校的目标,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美育人先育己”。《通知》在“教师美育素养提升行动”中,聚焦美育意识、美育素养、美育情怀以及人格魅力等浸润目标,提出了多项具体举措,旨在提高教师全员美育素质与育人能力,进而实现全面提升学生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目标,打造昂扬向上、文明高雅、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建设时时、处处、人人的美育育人环境。

记者:下一步,应如何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深化校园美育育人实践,提升育人实效?

苏丹:一是要进一步强化教师培训,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首先成为有“大美育”观念的、有大爱的人,懂得大美的人。二是注重“请进来、走出去”,可以把不同类型学校美术教师、艺术工作者、文化工作者等请到校园,开展讲座和传习等活动,师生之间展开讨论、展开竞赛,形成平等友善、教学相长的浓厚氛围;教师应多带学生 探访历史遗址、 参观艺术博物馆、访问艺术院校、走进艺术家工作室, 多聆听、多对话、多动手。三是强化校园美育文化营造,让校园环境里既有自然的美,也有人文的美,例如展现校园过往的历史、人物、事件,人文方面的美誉、社会影响力等,建筑、雕塑要美观、得体, 形成一种既安静和谐,又 博大包容的气质。

(记者 周世祥)

  • 相关阅读
  •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号陆地生态系统监测卫星发射成功

    人民网北京1月24日电 1月23日12时03分,力箭一号遥三商业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5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记者从北京林业大学获悉,其中的泰景一号03星为北京林业大学...

    时间:01-24
  • 中财大携手北理工 联合培养智能金融领域拔尖创新人才

    人民网北京1月24日电 23日,中央财经大学携手北京理工大学建立全面深入的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根据协议,两校将联合开展人才培养,立足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

    时间:01-24
  • 教育部:撤销“致敬英雄”全国青少年文化艺术创作主题教育竞赛活动资格

    人民网北京1月24日电 (记者郝孟佳)今天,教育部在其官网发布通报,撤销“致敬英雄”全国青少年文化艺术创作主题教育竞赛活动资格。教育部官网截图。通报称,根据群众举报线索,教育部对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

    时间:01-24
  • 把力量汇聚在一个突破口上(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

      俞书宏院士(中)带领团队做实验。  李晓萌摄   人物小传  俞书宏:1967年8月生,安徽庐江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杰出讲席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创新材料研究院院长。他长期从事无机材料的...

    时间:01-24
  • 全国台联第三十届台胞青年冬令营吉林长春开营

      新华社长春1月23日电(记者石龙洪、齐菲)以“携手正青春同心向未来”为主题的全国台联第三十届台胞青年冬令营开营式23日在吉林长春举办,近百名台青营员参加,大陆多地的线下分营通过线上同步收看。  台胞青年...

    时间:01-24
  • 在老年大学圆年少的梦

    原标题:在老年大学圆年少的梦我们老年大学建校30多年,学员人数从100人左右涨到了4500余人。这几年,开学报名时,常出现抢位入学、热门课程“秒空”的情况。看到老人们如此积极,我们也干劲十足。今年3月,新校区即...

    时间:01-24
  • 高校学生宿舍将迎来定期体检

    原标题:高校学生宿舍将迎来定期体检记者从住房城乡建设部获悉,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高校学生宿舍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对达到一定使用年限的高校学生宿舍建筑进...

    时间:01-24
  • “头雁”项目助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脱颖而出

    原标题:“头雁”项目助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脱颖而出日前,“头雁”大家谈活动在京举行。“两年时间内,‘头雁’项目面向全国31个省(区、市)累计培育学员35800名,同时得到了46所培育机构的积极参与,学员们联农带农...

    时间:01-24
  • 烟台大学:瞄准绿色低碳做独一无二的创新

    原标题:烟台大学:瞄准绿色低碳做独一无二的创新图为烟台大学教授张全胜在指导学生。受访者供图一座房子,没有任何钢筋水泥,而是用秸秆、竹子为原料建成。这是烟台大学副教授郑彬及其团队在第二届中国国际太阳能十...

    时间:01-24
  • 冰天雪地科普热

    原标题:冰天雪地科普热从广西“小砂糖橘”参观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馆,到四川“小熊猫”游览哈尔滨工程大学“雪雕一条街”,再到河南“小豫米”打卡东北林业大学的中国森林博物馆……这个寒假,哈尔滨各大学校园迎来...

    时间:01-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