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正确利用数字资源 有效提升学习质量

2024-01-30 08:22:00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正确利用数字资源 有效提升学习质量

在日益数字化的世界中,席卷全球经济社会的数字技术不断向教育领域渗透。新一轮科技革命引发了关于学校教育作用的探讨:学校教育应如何帮助学生适应技术变革?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O)发起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为上述问题提供了新视角。

PISA汇集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21629所学校的613744名学生数据,详细记录了数字技术蓬勃兴起后年轻一代的学习和生活发生的变化。数据显示,数字技术能否为学生学习赋能,并不取决于最顶尖的数字设备、最好的教育软件或是最先进的数字教科书;学生是否具备主动运用数字技术的自主意识、利用新技术解决问题和应用驱动的能力以及规避技术风险的共治能力,才是数字技术赋能助力成功的重要支撑。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家长正确审视数字技术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应用与影响。

当数字设备使用频率超过每天1小时,学生学业素养显现下降态势

来自PISA的证据表明,数字技术的可及性和质量本身并不能保证更优质的学习。数字技术能否为学生的学习赋能,取决于能否正确地利用数字资源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但无论是用于社交娱乐还是用于课业学习,当数字设备使用频率超过每天1小时的临界值时,学生学业素养显现出下降态势。究其原因,过度使用数字设备可能会面临信息过载、注意力下降等问题,且挤占了原本用于运动和睡眠的时间,进而损害了学生长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

尽管年轻一代在课堂上相比以往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使用数字设备,但数字技术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却是好坏参半,这凸显了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学生学习表现之间存在着微妙而复杂的关系。上述发现要求教育工作者更深入地洞察数字技术赋能学生学习的具体路径,培养学生与智能时代相适应的数字素养,以促进年轻一代不断学习和适应数字时代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使其充分享有数字世界持续释放的潜在红利,同时重点保护儿童和青少年群体免受数字技术潜在的负面影响。

学生是否参与制定并积极执行数字技术使用规则至为重要

PISA调查显示,年轻一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早地接触和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数字设备,而且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是在缺乏成年人监督的情况下自行获取和使用。为防止数字技术被滥用和误用,许多国家和地区明令禁止中小学生携带手机上课,并设置过滤器阻断儿童青少年沉迷电子游戏和社交网络。当禁止在校内携带手机上课时,学生在课堂上因使用手机受到干扰而注意力分散的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

但也存在校内禁止学生携带手机上课却并未显著改善学生学习质量的情况: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手机禁令未能得到有效执行;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教师难以即时观测到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数字设备实际做了什么——即使这些数字设备被用作课程的一部分。

PISA数据进一步显示,当学生与教师合作制定关于在课堂上使用数字设备的制度规范时,一段时间后,这些学生的数学素养、阅读素养、科学素养都变得更高。由此可见,数字技术的使用能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部分取决于师生是否共同制定和执行数字技术的使用规则。

让孩子以主动的姿态融入数字化浪潮

PISA2022数据显示,当学生被动地参与由数字工具支配的学科教学活动时,无论是对其数学、阅读素养还是科学素养整体上都显现出负面影响;相反地,当学生感知自己有能力自主学习,并且主动地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学习时,其数学、阅读素养及科学素养都变得更高。即使在考虑了家庭和学校影响后,上述结论依然是稳健的。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学习者自始至终都在等待被他人“赋能”,而缺乏人类独特的自主意识,那么终将在浩瀚无边的数字世界中丧失自主性而漂泊不定。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数字世界的有效学习,不仅仅是为孩子提供跨越时空障碍的“无边界”学习机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新技术进行适应性学习,并获得教师和教科书无法即时提供的新知识和新技能,进而以主动的姿态融入数字化浪潮。

数字技术要实现为学生学习赋能的根本目标,不仅需要充分激发学生主动使用数字技术进行适应性学习的自主意识,还需要师生共同探索与数字世界相适配的探究式学习。

PISA调查数据表明,当教师鼓励和支持学生使用数字技术进行探究式学习时,学生会独立思考如何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来解决现实生活情境中的问题,进而促进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学习。然而,当学生独自使用数字设备时,往往会面临注意力分散、自控力不足等问题,而师生共同使用数字设备则会更加有效。所以,深入推进从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的“路径转换”,一方面要求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且具备将数字技术融入教学的技能,以激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并基于虚拟的数字技术来增强现实的学习;另一方面要求教师紧密结合青少年群体的特点,提供符合个性化需求的适应性教学,促使每个学生成为数字世界的探索者,进而创造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自主探究学习的智能教育生态系统。

(作者:陈纯槿、郅庭瑾,分别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教授)

  • 相关阅读
  • 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发布“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发展”倡议

    人民网上海1月31日电 (记者孙竞)31日上午,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人工智能与数字伦理”平行会议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会议旨在分享各国有关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政策与经验,促成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发展的重要共识。人...

    时间:01-31
  • 全球数字教育发展指数和中国智慧教育发展报告2023发布

    全球数字教育发展指数和《中国智慧教育发展报告(2023)》发布。顾超 摄人民网上海1月31日电 (记者孙竞)今天,在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闭幕式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永智正式发布了全球数字教育发展指数和《中...

    时间:01-31
  • 徐坤:以人才培养为核心 推动“技术创新”与“教育变革”双向赋能

    人民网上海1月31日电 (记者孙竞)“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融合服务高质量发展,核心问题是人才培养,即如何促进智能技术与人才培养相生相长,如何培养学生超越机器的核心竞争能力,如何推动传统能力培养向创造能力培养...

    时间:01-31
  • 坐火箭是什么感受?桂海潮回校讲授“飞天第一课”

    人民网北京1月31日电 记者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悉,日前,在神舟十六号乘组返回地球80余天后,中国航天员、中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北航宇航学院教授桂海潮回到了学校,与师生进行交流。他深情寄语学子们,要将个人...

    时间:01-31
  • 春风行动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

    原标题:春风行动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农业农村部等八部门联合开展2024年春风行动,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送去暖心服务。各地依托春风行动...

    时间:01-31
  • 青年投身“银发经济”是一种相互成全

    原标题:【新闻随笔】青年投身“银发经济”是一种相互成全近期,展现养老院生活的系列短视频“哏都养老院”在网络上刷屏,一群平均年龄超75岁的老人,把人生经验用乐观、豁达的态度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短视频的制作...

    时间:01-31
  • 中美青年共迎新春

      图为在文化体验展台,两名美国学生展示自己用毛笔绘制的书签。  伊莎贝尔·罗德里格斯摄  本报华盛顿1月30日电(记者李志伟)当地时间1月28日,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举行纪念中美留学45周年暨2024年中美青年新春...

    时间:01-31
  • 北京城市图书馆少年儿童馆开放

      本报北京1月30日电(记者王洲)1月30日,北京城市图书馆少年儿童馆开放。少年儿童馆位于北京城市图书馆一层西南部,在设计上采取“馆中馆”格局,面积达4000平方米,总座席数约360个,可借阅图书量为6万册。  ...

    时间:01-31
  • 《柳叶刀》发表复旦大学团队遗传性耳聋基因疗法

      本报上海1月30日电(记者姜泓冰)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领衔在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全球首次利用研发的基因治疗药物恢复遗传性耳聋患者听力和言语。1月25日,该项临床研究成果以长文形式发...

    时间:01-31
  • “一定要做出些原创性成果”(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

      朱松纯在工作中。  受访者供图  人物名片  朱松纯:1969年出生,湖北鄂州人,计算机视觉专家、统计与应用数学家、人工智能专家,现任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同时担任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和清华大学基础...

    时间:01-3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