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时代愿景 吾辈使命(学海泛舟)

2024-02-22 08:24: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党新元在学院年度研讨会上演讲。
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党新元(左一)在博士中期答辩后与评审老师合影。

党新元获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目前在比利时鲁汶大学进行建筑物理与可持续性设计博士研究。比利时鲁汶大学有近600年的科研传统,一些研究领域在欧洲乃至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

党新元在国内读本科时学的是土木工程,在硕士阶段研究建筑技术。几年前,他在中欧建筑物理大会上演讲,结识了比利时鲁汶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演讲结束后,他们通过邮件,共同拟订了建筑遗产保护的跨学科研究计划,他也因此踏上了前往鲁汶大学的读博之旅。

我的课题研究需要我充分发挥土木工程和建筑学的双专业背景,运用物理、材料与环境等专业理论方法,应用于历史建筑评估与遗产保护等现实场景。在研究学习之余,我也在参观、考察中保持着对人文历史和城市发展的关注与思考。

发起建筑物理研究

我所学的建筑物理专业,主要解决热、水、光、风环境对建筑物的影响。各国有大量既有建筑面临维护和改造,需要评估现状环境并采取优化措施,而这一专业正是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因而广泛开设。

建筑物理的关注范围广泛,注重实践和多学科知识整合。例如我在博士一年级修读的结构修复课,会涉及本硕阶段学习的结构、材料、力学,甚至高中阶段的物理化知识,需要学生以问题为导向,调动知识点,应对具体的工程案例。

我的研究内容从物理现象到数学公式,从实验监测到编程仿真,看似与遗产保护工作无关,实际上这些实验和计算得到的基础数据,正是未来进行既有建筑环境评估和改造设计的重要资料。

这套科学量化的建筑环境研究方法,在各国有很多实践。然而,大多数遗产保护的从业者并不具备太多的数学物理背景,不清楚计算过程中可能出现误差和错误。为了量化这些风险,我与导师共同发起了一项合作研究,邀请全球研究人员和从业者采用各自软件,对同组墙体的传湿、传热进行独立计算,再将各自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

最终有来自22个国家近60个团队参与。我有幸与许多早有耳闻的顶尖学者交流、研究,也借此机会了解欧洲乃至全球各国的建筑物理研究进展。目前研究仍在进行,我期待更多有趣的发现。

在走访城市中思考

在研究工作中,我从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专家那里得知,欧洲对于遗产的定义不局限于著名古迹遗址,而也将“上了年纪”的普通老房子纳入其中。后者虽没有过于突出的美学或历史价值,但其色调、材料、工艺等往往彰显了独特的时空特征,成为历史古街、古村、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它们多是代代相传的私人住宅,但任何改造、加建、修缮等工程,尤其是立面色调材质的改动,都需要经过相关专业机构的许可和指导,一些组织还为遗产业主提供环境监测和维护指南等服务。

在欧洲,拆旧建新,限制重重,不过一般允许内部改造及保留立面的适应性改造。因此在今天,我们能看到公元前后的罗马、中世纪的锡耶纳、19世纪的巴黎……再小的城市也会有自己的博物馆见证历史传统,众多的历史建筑仍在当下延续人们的共同记忆。

我时常到鲁汶市中心闲逛。历经数个世纪维修改造的教堂是这里重要的建筑,教堂背面的街道每到周末就会举行盛大的市集,售卖果蔬、甜点、古董、唱片、书籍……不远处便是欧洲最长酒吧街,沿街商铺设置露天啤酒卡座。骑行者穿行,在石板路上哒哒作响。徒步者悠然而行,打算来这里淘宝。坐饮者用刀叉分割小食,安逸地享受着阳光与清风,气泡在酒杯中翻腾。

这幢矗立数百年的哥特教堂,见证了这座西欧小城的变迁,石构建筑的厚重质感凸显著历史与传统。行走或安坐的人们,一边享受着工业时代后的商品,一边延续着古老的生活方式……我想,设计出全新的城市也许容易,但同时激活历史传统与现实活力却需要想象力。

城市方案中的中国智慧

旅欧3年来的研究学习和参观交流,拓展了我的知识储备,更提升了我的专业认知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我意识到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集中呈现,城市环境是物质和人文要素交织的复杂系统。在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方面,中国也在向世界贡献智慧。

于遗产保护,“数字故宫”和“数字敦煌”让建筑和藏品在虚拟世界重获新生,通过扫描测绘,捕获高清影像,拥抱虚拟技术实现场景漫游。历史不再沉睡于库房之中或书本之上,而是在感官体验中实现了穿越时空的互动,新旧融合,让记忆续写。

于城市发展,苏州老城采取“微更新”,一方面尊重历史原貌,全域建筑限高,材质和色彩严格管控,对传统民居、古桥、古道进行精细化修复,另一方面在局部改造和功能提升中引入现代科技,通过地下管廊建设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布局,同时全景建模的数字孪生城市提供多媒体文化体验和现代化生活服务。

传承历史文化,优化人居环境,提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方案。这是时代愿景,更是吾辈使命。我将继续钻研专业,将在欧洲研学所获的知识与技能,与中国的传统与现实结合起来;通过历史环境的监测评估和文物数字化保护等维度的实践,深入学思,守正创新,在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的新进程中,为历史文脉赓续和人居环境优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系比利时鲁汶大学建筑物理与可持续性设计专业博士生)

  • 相关阅读
  • 无锡举行高校毕业生大型双选会

    原标题:无锡举行高校毕业生大型双选会2月22日,2024年江苏省无锡市春季高校毕业生大型双选会在无锡体育中心举办,300多家用人单位到场参会,吸引众多毕业生前来参加。图为求职者在双选会现场了解招聘信息。新华社发...

    时间:02-23
  • 大陆地幔中发现来自海洋的锂元素

    原标题:大陆地幔中发现来自海洋的锂元素  记者22日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利用矿物原位锂同位素分析法,该所科研人员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幔橄榄岩中的锂含量和锂同位素组成。他们发现,海水中的锂元素可以...

    时间:02-23
  • 做好中国“动力芯”,让世界都竖大拇指

    原标题:做好中国“动力芯”,让世界都竖大拇指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之后,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潍柴”)董事长,内燃机与动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谭...

    时间:02-23
  • “要啃就啃最硬的骨头”

    原标题:“要啃就啃最硬的骨头”内蒙古达拉特旗王爱召镇重度盐碱地土壤原貌。土壤经中国农业科学院盐碱地改良创新团队改良后,种植的食葵长势良好。受访者供图寒冬时节,田野里芒硝似雪,几个身影点缀其间。零下10多...

    时间:02-23
  • 翻开一本书 打开一扇门(序与跋)

    “科普中国书系·解锁基因智库”丛书:范云六等着;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 基因技术日新月异,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带来了科技变革。随着科学家对基因持续深入地研究,新的理论机制不断明晰、...

    时间:02-23
  • 2023年全国著作权登记总量达892万余件

    本报北京2月22日电(记者张贺)记者从国家版权局获悉:2023年全国著作权登记总量达892万余件,同比增长40.46%。 2023年全国著作权登记情况通报显示,2023年全国共完成作品著作权登记达642万余件,同比增长42.30%。全...

    时间:02-23
  • 写出文学访谈的现场感

    《倾谈录:深度对话鲁奖作家》:舒晋瑜着;作家出版社出版。 文学访谈集《倾谈录:深度对话鲁奖作家》近期出版。这次,作者舒晋瑜将目光对准鲁迅文学奖,按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散文杂文...

    时间:02-23
  • 武警工程大学:“三科”育人理念提升教学质量

    原标题:武警工程大学:“三科”育人理念提升教学质量春节前夕,武警工程大学党委一班人专程来到学校某实验室,看望寒假期间依然坚守在科研岗位的青年教员和研究生学员。面对火热的科研景象,党委一班人以着力提升师...

    时间:02-23
  • 香港国际廉政学院正式成立

    本报香港2月21日电(记者陈然)香港廉政公署21日成立国际廉政学院,旨在为世界各地的反贪人员举办专业培训,促进海内外专家学者交流反贪经验,巩固香港在廉政建设方面的国际地位。 香港廉政公署50周年庆祝酒会暨香港...

    时间:02-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