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筑好暖心巢 引得凤来栖

2024-02-28 08:22:00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筑好暖心巢 引得凤来栖

日前,《西南交通大学诚聘英才》等文章在该校师生的朋友圈频繁“刷屏”。自2023年11月发布“求贤榜”以来,截至今年1月中旬,西南交通大学(以下简称西南交大)已收到简历1000余份。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高校教育质量提升的基础。师资水平的提高离不开高校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2月下旬,记者在西南交大采访时了解到,学校正加大力度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引进和培育师资队伍,畅通人才成长通道、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完善人才发展机制

今年是西南交大建筑学院教授杨林川作为引进人才来此工作的第5年。“学校在建筑、城乡规划与风景园林研究领域的雄厚实力是吸引我来此的主要因素,我希望能在这一广阔平台‘大展拳脚’。”他说。

2018年,杨林川参加了西南交大组织的一场学术论坛。在交流中,他深厚的学术积淀、突出的研究成果和开阔的国际视野,得到学校和学院的青睐。而学校对人才的支持力度,也加速了这场“双向奔赴”。

加盟西南交大后,杨林川不仅获得了团队建设、办公设备、科研经费等方面的支持,还被学校纳入“雏鹰学者”人才培育资助计划,先后获得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高校GIS新锐、四川省高层次青年人才等多项荣誉。

西南交大不断完善人才发展机制,让优秀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目前学校已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任双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人才引进和师资遴选委员会;虚实结合设置校院两级人才工作机构,专兼结合加强人才工作力量,设置“人才工作专员”特色岗位,构建上下联动、一体贯通的人才建设体系。同时,学校还成立了支持服务人才发展工作站,由人才办牵头,人事处和科研院等3个副站长单位、16个成员单位及30余个教学科研单位协同,开展“一对一”精准人才服务。

“我们要坚持全方位培养引进人才,厚植人才成长沃土,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人才施展才干创造更多机会、架设更大舞台。”西南交大校长闫学东说,学校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与学科发展规律,持续完善畅通晋升和成长通道,促进人才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打造全链条培育体系

近年来,西南交大从多方面入手,实施“人才集聚行动计划”,打造全链条人才培育体系。

国家级青年人才、西南交大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丁雨淋2015年加盟西南交大,她参与研制的首个数字孪生与绿色智能建造平台,推动了铁路建设管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

在西南交大工作8年来,她不仅获批学校“科技新星”项目支持,还先后获得全国铁路青年科技创新奖、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青年奖、国家级青年人才等荣誉。“学校的关怀和帮助,让我对未来规划和自身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她说。

西南交大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正积极推进“导师+团队+项目”三位一体的人才培育模式,重塑多层次的人才岗位金字塔体系,设置杰出人才、领军人才、青年英才、扬华学者、特聘研究员、扬华讲座教授等特色岗位,实施相互衔接的人才培育资助计划,为各类人才发展提供“一人一策”全周期、个性化支持。

“我们构建了符合岗位特点的分类多元评价体系,如在职务评聘中优先考虑‘揭榜挂帅’项目获得者和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主持者,缩短青年教师晋升所需任职年限,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该负责人介绍,西南交大陆续实施“科技新星”“科技菁英”和“优秀青年团队”等计划,支持广大青年科技人才“勇挑大梁、争当主角”。

建设人才创新高地

“我从零开始做科研,到如今能够组建团队,是西南交大给予了我机会和舞台。”西南交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杨维清说。

这些年杨维清收获颇丰。他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担任国家科技奖评审专家,申请专利40余项,职务科技成果转化近2000万元。

去年,杨维清出任西南交大前沿科学研究院院长。这是学校设立的“以人才聚高地”为特征的前沿科学研究平台,实施“人才特区、学术特区、成果特区”政策,全面实行科研团队负责人制度。科研团队负责人可独立组建科研团队,并在把握科研方向、科研团队成员遴选和管理考核等工作中享有充分自主权。

“如何强化人才链与学科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是学校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学校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说,目前西南交大围绕智能建造、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城市设计、智慧交通等新兴前沿交叉学科领域,成立智慧城市与交通学院;围绕“高精尖缺”人才培养需求,组建前沿科学研究院和未来技术研究院。学校通过“筑巢引凤”等方式吸引优质人才,着力打造具有理工优势、交通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生态体系。“近3年来,学校人才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高层次人才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人才总量实现翻番。”上述负责人说。

“一流人才队伍是实现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西南交大党委书记余敏明说,西南交大将坚持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出更大贡献。

(蔡京君 实习记者 刘 侠)

  • 相关阅读
  • 清华大学“清云致洱”实践支队赴大理调研洱海保护与大理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生态文明建设被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时间:02-29
  • “春风”行动促就业 招工团跨省千里“送”岗不停歇

    原标题:“春风”行动促就业 招工团跨省千里“送”岗不停歇  虽然已经出了正月十五,春运客流依然处在高位,很多人依然在路上,求学、务工、出差。正所谓,又是一年春来早,更有人勤万象新。春节后已经进入了找工作...

    时间:02-29
  • 多国调整政策 一“放”一“收”为揽才

    原标题:多国调整政策 一“放”一“收”为揽才2023年,德国政府修订了《技术移民法》;同年5月,英国更新了《国际教育战略》,并于7月正式通过了《非法移民法案》;12月,法国通过了《控制移民和改善融合法案》;作为...

    时间:02-29
  • “春风”暖大地 上岗人行早

    原标题:“春风”暖大地 上岗人行早 2月21日,北京街道上厚厚的积雪尚未消融。凛冽寒风中,来自河北、陕西等地的务工人员搭乘朝阳区人社局安排的“就业直通车”暖心专车,到振远护卫、爱侬家政、东方慧博等用人单位顺...

    时间:02-29
  • 江西将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定为“安全教育周”

    本报南昌2月28日电(记者朱磊)开学第一周,江西省的交通管理部门、消防部门走进校园,为师生们带来安全教育知识。日前,江西省教育厅印发《2024年全省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方案》,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将每学期开学第一周...

    时间:02-29
  • 我科学家基于液态金属构建“人工树叶”取得新进展

    本报沈阳2月28日电(记者郝迎灿)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刘岗研究员团队与国内外多个研究团队合作,研制出将半导体颗粒嵌入液态金属实现规模化成膜的新技术,并构建出新型仿生人工光合...

    时间:02-29
  • 甘肃积石山震区中小学如期开学

    本报兰州2月28日电(记者赵帅杰)记者日前获悉:经过两个多月的不懈努力,甘肃省积石山县185所维修加固学校室内工程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2月26日,全县6万余名中小学生如期回归校园。 2023年12月18日,积石山县发生...

    时间:02-29
  • 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活动启动

    人民网北京2月29日电 (记者郝孟佳)28日,教育部在京举行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报告会。此次巡回宣讲活动以“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新时代大先生”为主题,宣讲团成员由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

    时间:02-29
  • 全菲中国学生学者迎新春联欢会举办

    本报电(张舟)近日,由中国驻菲律宾使馆主办、全菲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承办的“龙行丝路情·春唤家国梦”2024年全菲中国学生学者迎新春联欢会在马尼拉举行。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驻菲使馆参赞黄雅萍、熊胜以及在...

    时间:02-29
  • 树立防诈意识 警惕“优惠换汇”

    本报电(张舟)近日,德国杜塞尔多夫发生针对中国留学生的“换汇”诈骗案件,某留学生通过校友微信群联系到一个自称可以提供优惠“换汇”业务的人,该同学向对方转账数万元人民币后却没有收到欧元,才发觉自己被骗。...

    时间:02-2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