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教共体”奏响教育共富曲

2024-02-28 21:52:00

在当地百姓眼里,曾经的柳城中学何止塌陷,简直要“凉”了——好学生流失到了市区学校,好老师也以相同的轨迹离开,没有了优质生源和优秀教师,学校的总体成绩越来越差,自然越来越难吸引好学生和好老师了。

“这是一个难以打破的可怕怪圈,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甚至只能请大四学生代课。”在柳城中学教了15年物理的副校长曾志勇感慨良多。

但谁也没有想到,这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城县的县中近年来竟然“起死回生”——在招生人数严重下滑的情况下,2022年高考柳城中学本科上线人数530人,2023年高考柳城中学一本上线人数达92人,均创学校有史以来最好成绩。

一所快要“凉”了的学校缘何又悄然变“热”?其实,在柳州发生如此巨变的又何止柳城中学。近年来,由于搭上柳州市教育共同体(简称“教共体”)建设的快车,一所所学校、一个个县区的教育正在迎来“脱胎换骨”的变化。

加快高中教育“一体化”,推动从“城区强”向“协同强”转变

柳州,向来被人们誉为广西基础教育的人才高地,以柳州铁一中学、柳州高级中学等为代表的一批优质高中在全国也享有盛誉。

然而,与蒸蒸日上的城区高中相反的是,柳州市所辖各县的大部分高中因为优质师资、生源流失导致教育质量不断下滑并形成恶性循环,面临“县中发展困境”。如柳城县每年招聘教师总是“入不敷出”,有一年招聘40名高中新教师,却流失了38名老教师;优秀学生甚至等不到中考,小学毕业就到城区学校就读了。

柳州市县域高中的困境何尝不是全国各地许多县域高中发展中遇到的普遍难题。如何打破这种困局?柳州市给出的答案是建立教育共同体,统筹谋划县中发展,促进全市普通高中教育整体协调发展。

2021年9月,柳州市教育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柳州市教育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率先在广西开展教育共同体改革,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乡村和薄弱地区常态化,积极探索从教育行政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管理团队培育、教育人才培养4个维度,通过资源链、制度链、协同链三链耦合,实现“以城带县、以强带弱”组团式帮扶,助力全市“教育共富”。

之后,柳州市开始组建市县高中教共体,由市属高中和县属高中组建而成,其中市属高中为牵头单位,县属高中为联合单位。第一批市县高中教共体建设由柳州高级中学、柳州铁一中学、柳州市第一中学、柳州市第二中学、柳州市铁二中学与县属高中组建而成,将城市优质高中学校党建经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人才培养经验向柳州市所辖5县的高中辐射。

“牵头单位每年要选派1名副校长或优秀中层干部到联合单位担任校长或副校长;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支持联合单位人才培养。”柳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刘旻介绍。

根据安排,柳州高级中学与柳城中学结成市县高中教共体。为此,自2021年以来,柳州高级中学每年安排不少于10人到柳城中学定向支教,给予柳城中学师生悉心帮扶指导。2022年3月,柳州高级中学副校长、柳南校区执行校长王伟华到柳城中学担任校长,学校由此迎来了新发展。

“柳高帮扶团队到位后,将成功的办学经验和管理智慧‘嫁接’到柳城中学,激发了教师的教学激情,促进了学校师生的共同成长,学校高考成绩因此取得历史性提升。”曾志勇说。

柳城中学的变化令人惊喜,同样的转变还在三江、融安、融水、鹿寨等县的高中发生。

柳州铁一中学校长龙玫介绍,自2021年结对帮扶三江中学以来,两校通过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等模式,携手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深度合作,全方位助力三江中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023年7月,柳州铁一中学数学骨干教师于涛与11名同事接力来到三江中学支教,他们一起从管理制度的规范完善、教师能力的培养建设、学科骨干的储备优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科资源的整合利用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

在三江中学校长李吉祥看来,柳州铁一中学不仅组建专家团队指导三江中学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改革,以教育改革推动质量提升,还将柳州铁一中学的教育精神、备考文化植入三江中学,为三江中学带来先进办学理念、精湛教学技艺和实用教育资源。

由于大力推进市县高中教共体建设,柳州市高中教育目前正从城区优质高中“一家独大”转向全市高中“全面开花”,实现了从“城区强”到“协同强”的转变:从2023年高考一本上线人数来看,柳城中学同比增长53.4%,三江中学同比增长100%,融水中学同比增长27.8%,鹿寨中学超过200人并保持稳定增长。

织好区域协作“一张网”,推动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

从2022年9月开始,每逢工作日,柳州市柳南区和平路小学科研主任陈菲都要驱车半小时到该校教共体结对学校——柳江区拉堡中心小学,开启一天的教学工作。在这里,陈菲有一个新身份——拉堡中心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并负责给四年级(2)班学生上数学课。

“我在和平路小学任教16年,能到乡镇小学挂职真的太幸运了。”陈菲说,她不仅可以把知识教给更多学生,将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分享给更多老师,也能增长见识、相互学习。

“与和平路小学结对后,派来的骨干教师在敬业态度、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拉堡中心小学副校长凌淑芳表示,通过实行周期帮扶共建计划,包括教育管理、教学研讨、干部交流、教师培训等,助力学校管理、教师专业化等方面的发展与提升,实现了学校间优质资源互补。

也是在2022年9月,柳江区成团第三中学数学教师韦柳娟被派到结对的教共体柳江区第二中学跟岗学习。“我之前26年都在一所学校教书,到这里跟岗后,学习到了很多新的教学经验、班级管理模式。”韦柳娟说,她回到原岗位后,可以将先进经验用于教育教学。

柳江区第二中学校长韦满香表示,学校与三都中学、成团中学、成团第三中学共建教共体,通过互派教师、师带徒、课程展示、教学开放周、培训等形式,让城乡优质资源实现共享,推动探索教育共富。

这只是柳州市大力推进区县教育共同体建设的一个缩影。2021年9月,柳州市分三个层面开启教育共同体建设,分别建设市县高中教共体、区县教共体和区域内教共体。

“柳北区、城中区、鱼峰区、柳南区为牵头单位,其他县区(新区)作为联合单位组建区县教共体。”刘旻介绍,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互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对应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交流服务,牵头城区选择辖区内优质学校与联合县区(新区)的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建设区县学校教共体,每个学段要建成不少于1个区县学校教共体。

根据安排,柳南区作为牵头单位与柳江区结成教育共同体。“我们组建了学前教育阶段、小学阶段、初中阶段共计13个教共体,从管理模式构建、管理团队培育、教育人才培养、教学教研引领四个维度,对乡村及薄弱学校进行帮扶。”柳江区教育局副局长杨福宏告诉记者。

随着教育共同体持续推进建设,柳州城乡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小。三江县古宜镇中心小学校长杨清感受尤为强烈,在他看来,古宜镇学生正在经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而这得益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学校与柳州市第四十六中附属小学结成教共体以来,通过开展师徒结对、送教、学生结对等多种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了学校教学、教研、管理等方面的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也飞速提升,2023年学校有多位教师获得县级以上优质课评比一、二等奖。”杨清激动地说。

绘制教师发展“路线图”,推动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2017年,谢醒晓入职柳城中学担任化学教师,这些年她见证了柳城中学如何从谷底走出来,也在参与教共体建设过程中不断成长。

“柳高团队来到柳城中学后的这三年,是我成长最快的时期,团队里的老师既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他们细致的工作作风,开阔的学习视野,给柳城中学带来了浓厚的研学氛围。”如今,谢醒晓已经成长为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2023年还在柳州市班主任业务能力大赛中斩获一等奖。

谢醒晓是近年来众多柳州教师成长的一个缩影。柳州市在各级教共体建设过程中,始终不忘培养教师队伍“常青树”,推动受帮扶单位教师队伍建设从“输血”到“造血”转变。

“要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关键在于教师资源的优质均衡。”柳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潘旭阳表示,近年来柳州市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结对帮扶,很大程度上突破了青年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的发展瓶颈。

柳州市教科所所长张献军告诉记者,柳州市主要采取三种模式促进教师发展:一是师徒结对精准帮扶。牵头学校和联合学校的教师以“一对二”或“一对多”的模式结为师徒,实行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的精准帮扶新模式;二是名师工作室辐射增效。组建跨地区教共体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1+N”的同心圆辐射作用,为乡村教育持续“造血”;三是教研共同体提升。通过集体备课、送教下乡、名师讲座等形式,加强教共体单位间的深度合作,提升教师发展内生动力,深度推进受帮扶学校教师队伍整体跃升。

为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柳州市各教共体牵头单位不断推陈出新想“妙招”。比如,城中区教育局推出“支教人员展示周”,由城中区派往柳东新区和融安县建设区域教共体的教师参加。城中区教育局副局长肖雪霞介绍,所有教师必须完成“五个一”——展示一个单元解读、设计一份优秀作业、指导青年教师上一节研讨课、上一节展示课或者做一个微讲座、做一次评课交流活动。

此外,为了打破城市扩张带来的县城及乡镇教师难招难留困境,柳城县以教共体为基础,实施上划编制措施,实现县城高中教师“市招县用”,即从柳城县上划10个编制给柳州高级中学,由该校招派10名教师到柳城中学任教,既解决了市级学校直接派出教师导致的师资紧张问题,又缓解了县城高中人才流失严重与优秀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实现教共体双方共赢。

师资质量的稳定发展,带来了柳州市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2022年柳州市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自治区教学成果奖42项,获奖等次和获奖率在广西领先。2023年柳州市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通过51人,占广西评审通过人数1/6,基础教育正高级职称教师数达155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达20%。

“截至2023年11月,柳州市建成教育共同体50个,覆盖中小学、幼儿园共计129所,构建起柳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潘旭阳表示,未来柳州市将采取名师为中心、以一带众、以点带面的模式,在县域学校培养更多“大先生”“带头雁”“领头羊”,进一步提升县域教育发展内生动力,推动柳州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记者储召生 冯永亮 邓少东)

来源:中国教师报

  • 相关阅读
  • 清华大学“清云致洱”实践支队赴大理调研洱海保护与大理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生态文明建设被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时间:02-29
  • “春风”行动促就业 招工团跨省千里“送”岗不停歇

    原标题:“春风”行动促就业 招工团跨省千里“送”岗不停歇  虽然已经出了正月十五,春运客流依然处在高位,很多人依然在路上,求学、务工、出差。正所谓,又是一年春来早,更有人勤万象新。春节后已经进入了找工作...

    时间:02-29
  • 多国调整政策 一“放”一“收”为揽才

    原标题:多国调整政策 一“放”一“收”为揽才2023年,德国政府修订了《技术移民法》;同年5月,英国更新了《国际教育战略》,并于7月正式通过了《非法移民法案》;12月,法国通过了《控制移民和改善融合法案》;作为...

    时间:02-29
  • “春风”暖大地 上岗人行早

    原标题:“春风”暖大地 上岗人行早 2月21日,北京街道上厚厚的积雪尚未消融。凛冽寒风中,来自河北、陕西等地的务工人员搭乘朝阳区人社局安排的“就业直通车”暖心专车,到振远护卫、爱侬家政、东方慧博等用人单位顺...

    时间:02-29
  • 江西将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定为“安全教育周”

    本报南昌2月28日电(记者朱磊)开学第一周,江西省的交通管理部门、消防部门走进校园,为师生们带来安全教育知识。日前,江西省教育厅印发《2024年全省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方案》,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将每学期开学第一周...

    时间:02-29
  • 我科学家基于液态金属构建“人工树叶”取得新进展

    本报沈阳2月28日电(记者郝迎灿)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刘岗研究员团队与国内外多个研究团队合作,研制出将半导体颗粒嵌入液态金属实现规模化成膜的新技术,并构建出新型仿生人工光合...

    时间:02-29
  • 甘肃积石山震区中小学如期开学

    本报兰州2月28日电(记者赵帅杰)记者日前获悉:经过两个多月的不懈努力,甘肃省积石山县185所维修加固学校室内工程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2月26日,全县6万余名中小学生如期回归校园。 2023年12月18日,积石山县发生...

    时间:02-29
  • 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活动启动

    人民网北京2月29日电 (记者郝孟佳)28日,教育部在京举行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报告会。此次巡回宣讲活动以“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新时代大先生”为主题,宣讲团成员由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

    时间:02-29
  • 全菲中国学生学者迎新春联欢会举办

    本报电(张舟)近日,由中国驻菲律宾使馆主办、全菲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承办的“龙行丝路情·春唤家国梦”2024年全菲中国学生学者迎新春联欢会在马尼拉举行。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驻菲使馆参赞黄雅萍、熊胜以及在...

    时间:02-29
  • 树立防诈意识 警惕“优惠换汇”

    本报电(张舟)近日,德国杜塞尔多夫发生针对中国留学生的“换汇”诈骗案件,某留学生通过校友微信群联系到一个自称可以提供优惠“换汇”业务的人,该同学向对方转账数万元人民币后却没有收到欧元,才发觉自己被骗。...

    时间:02-2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