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科普视频助科学知识成功“出圈”

2024-03-01 08:13:00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科普视频助科学知识成功“出圈”

在湖南省科学技术馆,小朋友在近距离体验科普设备、感受科技魅力。 视觉中国供图

不久前,一部由两位院士、3位研究员、35位博士研究生共同参演的科普微电影《无处不在的氟——有机师姐II》获得广泛关注。截至目前,这部微电影在B站的播放量已超50万。不少网友评价道:“文科生也能看,很有意思”“非常好的科普电影”……

从院士科普“刷屏”到科普微电影“出圈”,近年来,视频类科普作品的关注度迅速增长。

今年1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智媒研究中心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短视频直播平台已成为知识传播与获取的主要渠道之一。在视频直播平台学习科学知识已经成为新风尚。

在方寸间“玩转”科学知识

“蒸馒头哪层先熟”“从铺满香蕉皮的路上走过,怎么走不容易滑”“被陨石划破的航天器如何自动愈合”……借助这些通俗有趣的视频,越来越多艰深的科学知识走进公众视野。

科学内容正逐渐成为各大视频平台的重要垂直领域。一批专业人士、科研机构入驻视频平台,成为科普视频创作者。他们发布的视频拥有很高的播放量,评论区内还会出现不少有价值的讨论和追问。

“如何用物理绕开松钩机制,成为娃娃机的‘统治者’”“如何运用热力学知识学会穿衣,不在寒冬中瑟瑟发抖”……这些是近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抖音号里的热门视频,趣味丛生的科普内容吸引了400余万名粉丝。

“物理,可悟世界之道、可析万物之理。重要的不是结论,而是思索的过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科普团队负责人成蒙说,“怎么玩好娃娃机?如何穿衣更暖和?这些是我们常见的小问题,它们听起来离物理很远,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通过科学的思维方式,我们能够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获得很多知识。”

用羽毛球拍讲正负电子对撞机,用扫把讲宇宙射线……各类生活用品都有可能成为同济大学退休教授吴于人的实验器材。2018年至今,吴于人的抖音账号“不刷题的吴姥姥”获赞2000余万。“探究迷人的物理之惑,享受科学思维的快乐,是我们一贯倡导的理念。”吴于人说。

“香蕉:在修罗魔道中修成正果”“土豆:从剧毒块茎到未来主粮”“网上流传的‘海怪’都是些什么玩意儿”……这些是中国科学院博士唐骋的科普作品。它们聚焦泛生命科学内容,在B站拥有超过百万的播放量。

唐骋的账号名为“芳斯塔芙”,是“fun stuff”的音译,意为“有趣的东西”。“科普不需要多么高大上,而是要和观众打成一片。我们科普的对象是广大公众,所以我们要做有趣的东西,把大家在上班、上学之后一点点零星的注意力争取过来。”唐骋说。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0.56%。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我国的目标是2035年将这一数据提升至25%。

视频类科普或许可以推动实现这一目标。在各大视频平台,深入浅出的原理阐释,妙趣横生的脑洞创意,正在让高深的科学知识趋向“轻量化”,让前沿科学热点更加大众化。

带用户领略科学之美

“有位同事去偏远山区时遇到了一个高中生。同事问他将来想上什么大学,那个孩子说,他想考中国科学院,要来物理所,因为他看过我们的科普文章。”成蒙告诉记者,这个故事成为他坚持做科普的动力源泉。

最初,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相关平台账号的定位并非科普。在随后几年运营中,团队逐渐明确了以科普为主,兼顾研究所宣传工作的账号定位。“我们的科研成果直接面向公众的比较少。如果想与公众产生连接和交集,科普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成蒙说。

“如果说教育是在树人,那么科学普及就是在播种。”成蒙说,“我们服务对象是喜欢或痛恨、向往或害怕物理的所有人。我们团队的使命是把人‘领进门’,让他们看到物理之美、科学之美。”

目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科普团队有60余人。此外,还有20位参与科普工作的科研人员。“日常科普视频的创作主力是所里的研究生。此外,我们还会邀请科学家,通过跨年科学演讲、科学公开课等形式,为大家讲解更加专业和前沿的内容。”成蒙说。

唐骋在2018年坚定了自己做科普的信念。当年,作为中国科学院神经所的博士研究生,他接到任务,负责撰写一项科研进展新闻的通稿。

“为了写好这则通稿,我做了很多调查。但在调查中我发现,当时很多人认为这项研究成果并非重要突破,与业内的观点有很大差异,这种认知差别让我非常震惊。”唐骋说,“面对科研人员和公众间巨大的思想鸿沟,我觉得自己有义务去填补。”

这项“填补工作”并非轻而易举,科普视频是很好的载体。

唐骋近期最受欢迎的科普作品是“银杏:活着,直到被死神遗忘”。目前,这条视频在B站的播放量达到331万。

“在今天的地球上,只有一纲一目一科一属一种银杏。换句话说,我们所见的一切银杏都属于唯一一个孑然一世的物种。”唐骋在视频中娓娓道来。银杏深奥的演化历程在他的口中变得浪漫又神奇。

唐骋告诉记者,他做科普视频一般需要三步,查阅论文、撰写脚本和视频制作。一条视频制作大概用时3周,而这条讲述银杏演化历程的作品,足足花了他两个月。

“世界范围内针对银杏的研究和较为深入的科普作品非常少,做这个选题相当于挺进无人区。为了完成对银杏演化的系统科普,我查阅了大量论文。世界范围内关于银杏的研究,我看了差不多80%。”唐骋告诉记者。

“目前,我们的科普还存在许多荒漠地带。土地一旦荒芜就容易滋生杂草,也就是谣言。”唐骋说,“我希望自己成为荒漠中的‘园丁’,把准确、专业的内容‘铺’上去,防止这些地方被杂草占领。”

用科普种下好奇的种子

《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提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发展,大力发展线上科普。那么,应该如何让高深的科学知识“走”入更多寻常百姓家?

“我们想尽办法用老百姓理解的、喜闻乐见的形式做科普,这样效果才好。”吴于人说。

在成蒙看来,好的科普视频需要切合时下热点或与公众的生活紧密相关。“结合热点,及时满足公众的好奇心,自然会吸引观众。有些选题和生活相关,大家并不明白背后的原理。以这些内容为选题,可以产出好作品。”成蒙说。

“不仅如此,科学原理还需要漂亮的包装。”成蒙补充道,“我们会尽量做一些展现科学之美的视频,比如在演示实验中为大家展示漂亮的镜头或画面。先吸引观众,使之产生兴趣,再揭示背后的科学知识。”

唐骋认为,科普视频首先需要知识准确、内容严谨。在此基础上,再精心打磨,做出趣味性。“科普视频的本质是娱乐产品,需要让观看视频的人获得精神上的放松。再进一步,要通过具体内容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唐骋说。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科学知识的传播渠道逐渐增多。从传统出版物和传统媒体,再到短视频、微电影和直播,科普内容的呈现形式日益多元化。

“科普文章的门槛较高,容易让人望而生畏。科普视频相对而言通俗易解。但科普视频多是碎片化内容,科普文章系统性更强,内容更加丰富硬核。”成蒙说,“视频和文字相辅相成,无法彼此替代。”不仅如此,在科普实践中,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还会结合直播与短视频两种形式,提升科学知识的传播效率。

“越来越多的新兴技术手段正在涌现。我们要勇于创新、学会利用。同时,还可以创新项目运作方式,吸引更多人参与到我们的科普工作中。”成蒙说。

唐骋认为,科普形式的多元化,意味着观众需求的多元化。“作为科普创作者,要在厘清自己核心受众和作品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尝试各种新形式、新题材。”唐骋说。

面对未来,吴于人希望看到更多科技工作者加入科普的队伍。“只有种下好奇的种子、打造百花齐放的教育生态,才能成长出更多的探索型人才、创新后备英才,让源源不断的人才托举起我们的百年强国梦。”吴于人说。

(实习记者 苏菁菁)

  • 相关阅读
  • 清华大学:将为2024级新生配备“AI成长助手”

    人民网北京3月4日电 (记者孙竞)日前,清华大学举行2024年全校教职工大会暨全校党员集中培训,向全校师生员工、全体党员通报学校当前改革发展形势及2024年重点工作,并就推进落实《清华大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

    时间:03-04
  • 25位优秀教师代表,走进这12个省份巡回宣讲

    人民网北京3月4日电 (记者郝孟佳)3月1日至12日,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活动宣讲团以“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新时代大先生”为主题,分赴河北、黑龙江、江苏、浙江、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甘肃、...

    时间:03-04
  • 北京密云:“1米花园”里种下科技梦

    人民网北京3月4日电 (记者孙竞)“这里朝阳,适合白晶菊、月季花生长,这就是我的‘1米花园’。”北京市密云区大城子学校五年级学生来雪菲指着自家庭院外的一片空地介绍。“白晶菊喜欢温暖及阳光充足的环境,有一定...

    时间:03-04
  • 清华大学和北京市海淀区共建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人民网北京3月4日电 (记者孙竞)记者从清华大学获悉,3月2日上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与清华大学共建人工智能产业高地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行。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

    时间:03-04
  • 首师大举办“对话”中国原创儿童图画书创作作品展

    人民网北京3月4日电 (记者孙竞)日前,第八届“美焕文心”首都师范大学艺术季学前教育学院“对话”中国原创儿童图画书创作作品展开幕。本次展览共展出180幅作品和30本原创图画书。作品以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时间:03-04
  • “香港高才招聘展览”举办 提供约3000个职位

    原标题:“香港高才招聘展览”举办 提供约3000个职位  中新社香港3月3日电 由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等联合主办的“香港高才招聘展览2024”3日在香港举行,共294间企业提供约3000个职位,吸引超过2500人参加。  ...

    时间:03-04
  • 第四批广东高校支教大学生抵喀 新一轮教育援疆工作启动

      第四批共121名广东高校支教大学生于2日全部顺利进疆,新一轮实习支教工作正式启动。  第四批最后一部分广东高校支教大学生顺利抵达新疆喀什,图为大学生们在喀什徕宁国际机场合影留念。袁瀚 摄  据介绍,第四...

    时间:03-04
  • 最火爆专业成“天坑”,土木专业为何不香了?

    原标题:中新教育丨最火爆专业成“天坑”,土木专业为何不香了?2024年全国高校开学第一周,土木工程专业登上热搜。先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撤销土木水利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后是清华大学辟谣停招土木工程专业,将其合并...

    时间:03-04
  • 开辟了经济发展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学术圆桌)

    恩格斯指出:“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经济思想提出了包括高质量发展在内的一系列新范畴,大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术语的革命”和理论的创新发展...

    时间:03-04
  • 加快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

    原标题:加快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利转化运用的重要力量。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政协副主席严可仕一直关注高校专利转化的问题。去年,由严可仕...

    时间:03-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