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就业优先,铺就奋斗出彩之路(民生共话)

2024-03-06 08:28: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也是每年全国两会最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包括“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等。

  如何多措并举稳就业?实践中有哪些好办法?许多代表委员谈经验、提建议,表示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凝聚各方合力,定能为劳动者铺就奋斗出彩之路。

  

  “稳就业”发力显效

  2023年,随着国民经济回升向好,稳就业政策发力显效,就业形势总体改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

  “经济回升向好为就业形势稳定打下坚实基础,及时出台的稳岗扩就业等政策为促就业提供有力支撑。”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王斌说,江苏大力推行惠民利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补快办”,去年全力落实就业和稳岗各项政策,向3.35万户中小微民营企业投放“苏岗贷”低息信用贷款超1200亿元。

  “各方政策红利加速释放,为稳定就业形势提供了重要保障。”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叶苗介绍,宁波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创新城市建设,通过打造零工市场、零工驿站、零工服务网点“三位一体”的零工服务体系,实施“一人一技”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推进行动等举措,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说,我国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质量提升,但就业领域一些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必须把解决群众就业问题放在更突出的位置,保持经济拉动就业能力,实现经济转型与就业转型同步、高质量发展与高质量就业同步。

  落实完善政策支持

  稳企业就是稳就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和完善稳岗返还、专项贷款、就业和社保补贴等政策,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行业企业支持。

  “企业是吸纳就业的源头活水。”全国人大代表、亿华通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强说,随着企业发展壮大,公司近年来通过拓展业务范围和区域,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他建议大力推动主导产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更好促进就业。

  高校毕业生是促进就业的重点群体,预计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170万人。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说,学校采取了促进供需匹配、精准对接、针对性就业指导服务等一系列举措,毕业生保持较高就业率。应进一步深化高校“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改革,优化专业布局和结构,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

  加强职业教育培训,为就业稳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教师杨登辉曾获得世界技能大赛冠军。他表示,伴随经济高质量发展,制造业等领域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建议推动“新八级工”制度更好落地执行,让企业更加主动地落实高技能人才待遇,激励更多青年走上技能成才之路。

  为劳动者送上暖心服务

  从包车、包机、包专列返岗到跨省招聘、劳务协作,年初以来,“春风行动”等稳就业措施为劳动者送上暖心服务。一些代表委员表示,当前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下一步需落实落细各项服务举措。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邯郸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凌涛建议,利用市场化配置手段,建设各类产业园和零工市场,搭好供需桥梁,使劳动者有平台、有途径、有渠道就业;打造“一站式”“不打烊”服务,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因地制宜建立大学生见习实习实训基地,充分保障高校毕业生稳岗就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政协副主席辜清建议,完善新就业形态各类职业工伤保险认定办法,加大“劳动者驿站”、新就业形态法律服务中心等公益服务阵地建设力度,完善用工指导、争议处理等综合维权保障机制,推动新业态、新职业健康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黎勇说,重庆今年将重点从制度机制、稳岗拓岗、职业培训、数字赋能四方面着手,全力以赴做好稳就业工作。充分发挥就业工作协调机制作用,组织各部门单位共同参与岗位开发、资金投入及就业服务活动,形成“大就业”工作格局。围绕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发展,主动对接重大项目用工需求,深度挖掘岗位资源。打造全生态创业服务体系,培育就业的新增长点。

  • 相关阅读
  • 专访郑庆华:人工智能赋能创建未来教育新格局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在接受人民网专访...

    时间:03-07
  • “科普大篷车”开进学校

      3月6日,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科技协会“科普大篷车”开进泉山路小学校。丰富的科技展品和精彩的科普活动,吸引学生参观体验,感受科技的魅力。图为学生体验科普展品。  冯树风摄(人民视觉)...

    时间:03-07
  • 我科学家揭开萤火虫成虫发光器发育的关键机制

    原标题:我科学家揭开萤火虫成虫发光器发育的关键机制 记者从华中农业大学获悉,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付新华教授团队揭开了萤火虫成虫发光器发育的关键机制,为发光昆虫的发光及闪光控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时间:03-07
  • 锻造“特色融合”办学核心优势

    原标题:锻造“特色融合”办学核心优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州大学校长李蓬代表认为,办好世界一流大学,需要锚定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定...

    时间:03-07
  • 加快补齐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短板

    原标题:加快补齐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短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优化学科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增强中西部地区高校办学实力。2023年,...

    时间:03-07
  • 公保扎西委员:建高原医学康养基地

    原标题:建高原医学康养基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持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充分调动各方面保护和...

    时间:03-07
  • 科技成果助生产

    原标题:科技成果助生产 “高校要充分利用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平台优势,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系统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最初一公里’问题。”3月6日的福建代表团开放...

    时间:03-07
  • 培育创新型人才

    原标题:培育创新型人才“高校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科技和人才的关键交汇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是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着力点,也是自身...

    时间:03-07
  • 邹联克代表:加快补齐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短板

    原标题:加快补齐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短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优化学科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增强中西部地区高校办学实力。2023年...

    时间:03-07
  • 王成斌委员: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始创新突破

    原标题: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始创新突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基础研究系统布局,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创新基地、优势团队和重点方向,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当前,基础研究对于抢占未来新兴产业制高点、提升国家...

    时间:03-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