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虚拟策展拓展美育空间

2024-03-14 08:31: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第二届全球大学生虚拟策展大赛云端颁奖典礼

  “美术博物馆虚拟策展人才培训”项目授课现场

  知名科技杂志《连线》创始主编凯文·凯利(KevinKelly),在其新书《5000天后的世界》中预测,5000天后将出现一个虚拟世界,其中一切都与AI相关,可以想象成一个增加了时间维度的3D世界。

  目前,我们正处在技术变革的重要阶段,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

  从当前展览形式的变化即可管中窥豹。过去,展览通常发生在展厅空间,实物作品或悬挂于墙上,或立放于展厅一角。随着数字艺术兴起,科技赋予艺术作品更加丰富的表现形态。比如由法国VR/AR内容品牌Excurio与美国哈佛大学吉萨项目考古团队共同打造的展览“消失的法老”,继法国巴黎首展后,在中国上海、成都等地推出。与其称之为“展览”,不如将其描述为“虚拟影像体验”更为贴切。观众穿戴虚拟头显设备,进入一个仅几百平方米的空间,经过45分钟观看就完成了精彩的埃及金字塔之旅。据统计,该展目前已接待观众近10万人次,体现了新的展览形态正在被广泛接受,且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同样,教育领域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无论授课形式、辅助教学工具,抑或是师生交流模式,已然转变。虚拟仿真技术已经从助力教学,逐渐变成了一门独立的课程。

  在当前科技变革、产业更新的机遇中,教育数字化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尝试。中央美术学院在教育数字化方面一直走在前列,虚拟策展实验项目、博物馆美育课程虚拟实验项目分别于2020年和2023年获评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以这两个项目为建设基础,中央美术学院联合十几所艺术高校和机构,共同搭建了国家级产学研平台——美术博物馆虚拟策展与美育课程虚拟教研室。

  该平台更像是一个多重资源交叠的中心,在不受时空限制的虚拟空间里,融合成“云端公共社区”,激活互联状态下全球策展行业的交流,也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反过来启发当代策展计划、策展方式、团队组建、合作方式等展览组成要素。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认为此平台主要有三方面特点:首先,可及时汇聚全国乃至全球在展览策划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史料,既有图文,又能进行数据归类,为分析全球展览策划动向提供支持;其次,这些汇聚起来的海量信息资料,有助于进行展览策划相关的教学研究;最后,该平台能够为培养新型策展人才提供激活思维的空间。

  自2022年起,中央美术学院主办“全国大学生虚拟策展大赛”,意在鼓励大学生将人文艺术、前沿技术与美育传播有机结合,通过还原度高、操作性强的虚拟策展平台,提出优质方案,将成果推向大众,延伸社会美育的多重可能性。

  通过两届大赛的举办,目前,大赛参赛人数已达3000余人,覆盖近400所高校,得到十几所艺术机构支持,举办10余场学术讲座,积累虚拟展览案例近2000个。其中,非艺术类专业背景学生占参赛总人数10%,体现了大赛对青年一代的吸引力。

  除了赛事拓展,虚拟展览培训项目也紧随其后。此前,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美术博物馆虚拟策展人才培训”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来自全国各美术馆、博物馆的30位在职人员参加了培训。在为期3个月的理论授课、实践调研和结课成果汇报中,授课老师与学员们不断尝试以前瞻的、思辨的视角,对虚拟技术介入美术馆、博物馆展开多维思考。

  试想一下,在不久的将来,观众可以通过互联网进入虚拟展览,“拿起”高精度的文物数字“替身”,甚至“解剖”青铜器,点击一段视频解读内部铭文或放大每一处纹饰图案;在同一个展厅里,多位观众或在线上互动交流,或在线上听考古专家解读文物。这样的线上文物虚拟展,将成为实体博物馆内容的有效补充,不仅是单向提高观展体验,而且是一次多维的文化交流活动。

  数字媒介的出现,改变了大众的感官形式。当媒介发展成为我们身体部位的延伸时,媒介就变成了人的“肌肤”,成为环境。新的技术必然带动全新的感官体验和需求,虚拟策展正是数字时代的策展新方式。一个互联的、多维的、交叉层叠的“虚拟空间”延伸出无限重构的可能,势必影响传播、沟通和交流方式。

  “云端交流”大大增强了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也拓宽了人们的参与度。立足当下,笔者认为虚拟展览至少需要满足三方面特征:不同群体的社群交流平台、强交互的体验观看方式和多维度的知识获取渠道。

  虚拟策展融合时代技术、策展学科与人文艺术,必将在未来迭代出更为丰富的展览形态。

  (作者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本文配图由作者提供)

  • 相关阅读
  • 浙大向港科大赠送“中国历代绘画大系”

      新华社香港3月12日电(记者黄茜恬)浙江大学向香港科技大学赠送“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仪式12日在香港科技大学举行。  仪式上,“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专家向现场嘉宾介绍有关情况。由浙江大学、浙江省文物局编...

    时间:03-14
  • “祖国有宽广的发展平台”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引发留学归国人员广泛关注。留学归国人员是时代的见证者、受益者,也是参与者、推动者。他们在采访中表示,中国推动高...

    时间:03-14
  • 香港师生感受内地发展脉动

      3月12日,搭乘香港快运航空首航航班抵京的香港中小学生参观团在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内参加活动。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摄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记者罗鑫)12日,香港快运航空UO260次航班顺利抵达北京大兴国际...

    时间:03-14
  • “订单式”教育促就业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坚持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产教融合、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等方式,开设烹饪、会计事务、电子商务等就业需求量大的技能型专业,培养“订单式”职业人才。  图为学生...

    时间:03-14
  • 加强基础研究 培育新质生产力

      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上的基础研究重大成果展台。  新华社记者 方 喆摄  形成高质量研究成果,产业发展同步推进  在红豆杉细胞里,紫杉醇是怎么合成和调控的?近一段时间,闫建斌团队正在埋头研究其中的机...

    时间:03-14
  • 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呈下降趋势

    原标题: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呈下降趋势 记者13日从国家疾控局获悉,国家疾控局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1.9%,总体近视率较2021年(52.6%)下降0.7个百分点,与2018年全国近视摸底调查结果...

    时间:03-14
  • 全国首个高校“文化遗产”类学院成立

    人民网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孙竞)日前,全国第一家文化遗产领域的卓越工程学院——北京联合大学文化遗产卓越工程师学院挂牌成立。这也是全国首个高校里的“文化遗产”类学院。据介绍,学院将整合考古、文物、艺术、...

    时间:03-13
  • 中法青年交流会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举行

    人民网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郝孟佳)12日,中法青年交流会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举行。当日恰逢中国植树节,中法青年学生共同在二外校园里种下海棠树。同时,法国普罗维登斯高中向二外赠送具有亚眠特色的瓷盘。普罗维...

    时间:03-13
  • 2023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研报告在北师大发布

    人民网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孙竞)12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现代传播》杂志社共同主办的中国电影海外传播平台传播效果研究——2023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在...

    时间:03-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