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构建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学苑论衡)

2024-03-25 08:26: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大地各民族浸润数千年中华文明、经历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在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必须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史料体系是历史学的基石,为话语体系、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重要支撑。在中华文明绵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大量以不同形式、不同语言文字记录的各种文献,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构建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有助于深入探究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揭示中华民族内在凝聚力和发展动力,阐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与繁荣的促进作用,解决相关领域研究中存在的被西方思想理论和话语体系所左右的问题,从而推出更多立足中国历史、解读中国实践、回答中国问题的原创性成果。

深入挖掘研究汉文史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先秦时期的文献中就出现了有关民族的记述,甲骨文、金文以及先秦诸子著述等包含着丰富的民族史资料。秦汉以来,随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及其对边疆的开发,有关周边民族的知识日渐丰富。《史记》将中华各民族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历史书写,开创了为少数民族撰写传记的体例。此后历代相沿,“二十四史”中绝大多数都包含有关于少数民族的传记,多民族历史书写的传统在中国历史著述中得到继承和发展。另有大量有关边疆民族史志的文献,比较集中地保留了古代民族资料。此外,散见于方志、会要、文集、笔记、碑铭、谱牒中的各种民族史志资料也非常丰富。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地区也广泛使用汉文。有些少数民族政权如辽、金、西夏、元、清等创有自己的文字,同时也广泛使用汉文进行历史书写;有些边疆少数民族主要使用本民族或其他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沟通,同时也将汉文作为重要的族际交流工具,在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总体上看,汉文史料具有连续性、全面性等特点,时间上涵盖中华民族各个历史时期,地域上覆盖包括中原与边疆的广大地区。要加强对这些史料的挖掘整理和分析研究,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和中华民族认同。根据中国历史演进的内在线索和自身特点,揭示中华民族发展的整体性与内在联系性,呈现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明、共同谱写中国历史的进程,阐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基于长期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的民族共同体,进而揭示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凝聚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发展规律。

深入挖掘研究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史料及域外历史文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也要重视对少数民族留下的历史记述的挖掘研究。这些历史资料既包括大量汉文资料,也包括大量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资料。其中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史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于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史料直接反映了边疆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对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域外历史文献,如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阿拉伯语等语言文献,也保存有大量与中华民族历史有关的记述,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树立运用跨学科的视野和方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资料形式多样、载体丰富。从形式上看,既包括官方档案文献、经典史着、地方史志,也包括个人笔记、诗文,还包括各种传说、神话故事等。从载体上看,既有文字的,也有各种艺术作品、图像资料等。因此,需要综合运用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科学、准确地整理、研究这些资料。历史文献的形成具有建构性的特点,反映了文献书写者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认知视角、书写动机以及所处的时空背景、民族关系等。借助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文献资料进行考察与分析,不仅可以挖掘出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客观事实,还能解读出历史书写行为之间的文化因素及认知差异,揭示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以及文献书写中蕴含的中华民族认同,进而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动因、趋势等,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研究走深走实。

(作者为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5日 09 版)

  • 相关阅读
  • 天津:弘扬教育家精神 锻造一流教师队伍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提出并深刻阐释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勉...

    时间:03-26
  • 教育部:严格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2次视力监测制度

    人民网北京3月26日电 (记者郝孟佳)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近日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中小学生视力监测主要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要严格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2次视力监测制度。通知表示,2024年中小...

    时间:03-26
  • 第六大植物激素的首个运输蛋白被发现

    原标题:第六大植物激素的首个运输蛋白被发现在日常生活中,隧道可以帮助人们翻山越岭。在植物细胞内,当内部物质穿过细胞膜时,往往也会通过类似的“隧道”。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林峰团队在第六大类植物激素—...

    时间:03-25
  • 留学中国,为友谊与合作贡献力量(“留学中国”故事)

    2023年6月3日,“邂逅中国”来华留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贵州举行。图为留学生实地参观坝陵河大桥时留影。 新华社记者 陶 亮摄 苏坦在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留影...

    时间:03-25
  • 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着力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是由一系列概念、范畴...

    时间:03-25
  • 以多学科之力深化理论研究(学术随笔)

    学科建设是学术理论发展的依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优化学科设置,加强学科建设,把准研究方向,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研究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

    时间:03-25
  • 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

    本报北京3月24日电(记者李婕)为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启动职引未来——2024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活动将持续至5月31日。 本次活动特色明显。针对就业需求...

    时间:03-25
  • 让古老昆曲与更多年轻心灵相遇

    图为演员在高雄演出谢幕时合影,白先勇对观众比出20周年的手势。 “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自2004年台北首演至今20年,累计演出近500场,总共有80万观众,其中六成是年轻人,主要是高校学生...

    时间:03-25
  • 以高水平“大思政课”培育时代新人

    原标题:以高水平“大思政课”培育时代新人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

    时间:03-2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