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着眼高质量发展 推进高校学科交叉研究

2024-08-06 08:30:00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着眼高质量发展 推进高校学科交叉研究

   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要求下,学科交叉研究成为促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举措。高校学科交叉研究可以从依托国家体制进行有组织科研、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需求进行政产学研融合、完善大学职能并建设学科交叉团队等路径进行探索和深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切实助力。

  高校学科交叉研究面临的挑战

   高校学科交叉研究由于其本身涉及学科领域广、研究对象多、治理机制复杂,在进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传统学科认知和固有研究体制的挑战。

   在组织制度方面,单一学科组织建制仍然是高校科研的主要组织形式,知识生产的目标、科研合作的模式、教师评聘的归属、研究成果的认定多受传统单一学科主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科交叉研究组织文化的形成,使很多高校教师倾向于在固守自身学科领地的前提下尝试跨学科研究活动。近年来,不少“双一流”高校建立了前沿交叉学科学院,但在实际开展中,仍围绕传统学科组成的科研团队延续着各自为营、分化发展的组织特征,缺乏科研的融合性和协同性。在成果评价方面,高校还未形成充分适应学科交叉研究应用导向特点的评价体系,仍普遍采用传统学科的评价标准对待学科交叉研究,表现出诸多弊端:传统学科研究对于学科交叉研究理论与方法不尽认同、学科交叉研究成果学术发表受限、从事学科交叉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受单一学科专家考核……这些问题制约了相关专业人才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发展。

   高校学科交叉研究服务高质量发展,还面临外部政策环境的制约。科学研究有其内在规律,学科交叉研究作为一种面向社会问题的创新性研究范式,存在着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许多学科交叉研究甚至会随着社会关注的暂时转移或问题的变化而消失。因此,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容错机制,从政策层面给予学科交叉研究长期资助和保障,减少学科评估导向的影响,是亟待相关职能部门研究解决的问题。同时还应看到,高校学科交叉研究尽管具有应用导向特征,但其本身也往往孕育着基础研究成果的突破。在学科交叉研究中,基础和应用、科学和技术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存在复杂的双向关系,在评判和遴选高校学科交叉研究项目时,须摒弃传统“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线性的、一维的判断习惯,综合考虑科学家们对于研究活动本身的判断,以及社会对科学研究的具体需求。

  高校学科交叉研究的探索路径

   针对所面临的挑战,高校可以根据学科交叉研究的特点和高等教育职能,从三个方面进行路径探索。

   首先,依托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充分发挥高校有组织科研的主体作用。党中央对科技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能够在突出国家战略需求的前提下,高效组织不同教学、科研机构面向重大科学问题协同攻关。依托国家层面统筹,也是各国学科交叉研究发展的主要路径。自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和欧盟都不约而同地将国家战略与学科交叉研究直接挂钩,在政策和制度上确立了学科交叉研究的优先发展地位。我国高校学科交叉研究也越来越强调依据国家需求组织和实施科研。2020年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交叉科学部”这一新的科学部,聚焦以学科交叉研究解决前沿科学问题和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高校作为交叉学科基金项目的主要承担者,进一步在国家统筹下开展研究工作。在实施层面,高校以政府或社会委托的重大任务为驱动进行科研顶层设计,具体路径包括重组专门院系或部门、组建多学科团队、设立专项资助基金、与研究院和企业合作研究,体现了极强的有组织科研特征。

   其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提升需求,建立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体系。一方面,政府、高校和行业协同推进高校学科交叉研究的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共同建设高效的管理和激励制度。近年来,“揭榜挂帅”“赛马”等有组织科研制度聚焦涉及多学科领域的重大关键、国家战略迫切需求问题,需要多学科团队以不同路径同步攻关,极大地体现了高校以学科交叉研究为载体服务社会发展的职能特征。政府或企事业单位提出问题并合作参与,高校积极回应并组织科研立项,也已成为推进学科交叉研究的有效形式。在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中,“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等涉及学科交叉研究的项目都是由高校和企业共同完成的。另一方面,高校学科交叉研究注重研究成果增进社会福祉、推动人民美好生活。许多高校的学科交叉研究锚定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诸如灾害防治、气候变化等民生问题,将其作为攻关主题。“城乡发展与规划”“能源与气候经济”等一些直接以现实问题命名的学科交叉研究项目,也产生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以北京理工大学龙腾院士团队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吴孔明院士研发的“探虫雷达”及其应用为例,这项研究响应了2020年中央对于“抓好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防控”的具体要求,在云南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融合信息技术、生物、气象等多学科知识,为防控虫害、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极大助力。

   最后,要完善大学职能作用发挥,加强学科交叉研究团队建设。现代大学的每一种新职能都是在已有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高校学科交叉研究过程伴随着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者的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推进学科交叉研究并使之面向高质量发展,诠释了高等教育职能的内在属性。学科交叉研究团队建设是完善高校职能作用发挥的着力点。我国许多高校的学科交叉研究团队都吸纳了本科至研究生阶段的学生,有的还以团队研究者为授课教师,基于所研究课题开设专门研讨型课程。如何引导学生在学科交叉研究团队中学习专业知识,形成以多学科视野分析问题的学术意识,是团队建设的重要问题。同时,引导学生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增进对国家和社会的了解,提升道德水平和责任感,也是团队教师履行立德树人职能的重要体现。学科团队建设与高校整体文化氛围相联系。作为高异质团体,学科交叉团队不可避免会出现团队内部、团队之间的意见分歧和思维碰撞,如何建立良性的交流与合作机制,也是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中的一大难题。近年来,国家为加强科研团队建设专门启动了高校创新研究群体、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创建活动,都将跨学科、学科交叉等作为评选要点,体现出对学科交叉团队建设的重视和倡导。

   (作者:王青,系北京理工大学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 相关阅读
  • 收藏!假期安全出行指南来了

    暑假进行时,同学们准备快乐出游的同时,可别忘了安全第一哦!如何安全上路?如何平安归家?带上这份交通安全指南,让你的每一次出行都安全又潇洒!...

    时间:08-06
  • 暑期逢奥运,动起来更精彩

    原标题:暑期逢奥运,动起来更精彩河南洛阳,小朋友们在体育公园内参加速度轮滑友谊赛。新华社发孩子在江苏南京一家探险乐园体验“树上探险”活动。新华社发湖南永州一学校运动场,孩子们参加足球训练。新华社发  ...

    时间:08-06
  • 广东自然教育基地增至135家

    本报广州8月5日电(记者李纵)近日,广东省林业局公布2024年高品质自然教育基地和省级自然教育基地名单,全省新增20家省级自然教育基地和5家高品质自然教育基地。截至目前,广东省已建成省级自然教育基地135家、高品...

    时间:08-06
  • 暑期高温高湿,饮食不宜贪凉(服务窗)

    暑期温度高、湿度大,人们正常的饮食习惯有可能被打乱,从而出现健康问题。在此期间如何科学饮食?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暑期炎热,消暑别贪食冷饮。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说,健康人群喝少量适度的冷饮和科学正确地...

    时间:08-06
  • 这些年轻人在乡村找到价值

    今年夏天,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西加斗村村民邢春琴的5亩杏园迎来大丰收,她却喜忧参半。杏的采摘期短,半个月内必须卖完。“村里杏树少,商贩不来收。自己拉到城里卖,没有车不方便。”正发愁时,村里发来通知:县里到...

    时间:08-06
  • 大学生社会实践:树大情怀、作深思考、干踏实事

    原标题:大学生社会实践:树大情怀、作深思考、干踏实事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治国理政”实践团走进浙江绍兴,在绍兴柯桥区木栅村茶园调研。中国人民大学供图   “不当客人当主人,不当游客当老乡”,这是中国人民大...

    时间:08-06
  • 暑期“文博场馆热”,如何更加吸引青少年

    原标题:暑期“文博场馆热”,如何更加吸引青少年“虽然晚上六七点馆里依然人挤人,但在北京能免费‘打卡’自带流量的大IP三星堆,无异于聆听一场古今之间、地域之间的对话,无论是学术性还是观赏性,都太值了!”观...

    时间:08-06
  • 大连民族大学:社会实践传递民族情

    原标题:社会实践传递民族情   “这几天,有一群穿着志愿者服装的哥哥姐姐来到我的学校,他们亲切可爱,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辽宁大连庄河市第二十五初级中学学生于文菲在作文本上这样写道。   于文菲提到的...

    时间:08-06
  • 安徽师范大学:实训展评历练师范生

    原标题:实训展评历练师范生“授课逻辑清晰,实验互动氛围好。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时隔一年,安徽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大三学生从珊在暑期小学期教学实训课上再讲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实训导师、安徽师范...

    时间:08-0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