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让更多人感受汉服之美

2024-08-15 08:39: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余先颖身穿汉服在街头展现中国文化。

  余先颖(中)在刺绣课上。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供图

  余先颖在美国波士顿大学留学,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了汉服,并深深喜欢上了它。在校期间,余先颖创办汉服兴趣社团,吸引了一群热爱汉服的中国留学生参加,他们以社团为桥梁,将传统汉服带入现代生活。从校园到街头,他们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现汉服之美。

  

  创办汉服社团

  余先颖在波士顿大学读大一时接触到了汉服。她说:“一开始我是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汉服的,华美的服饰一下子就吸引了我,随着了解深入,我被汉服及其背后的文化彻底迷住了。”

  余先颖发现学校的兴趣社团里没有汉服社,但身边有一些喜欢汉服的中国学生。一个想法出现在她的脑海里,为什么不创办一个社团呢?说干就干,余先颖立刻着手这件事,她在波士顿大学创办了“青衿华裳汉服社”。

  余先颖说:“创办之初,社团只有三四个小伙伴。不过,招新的推文一发出,立刻有许多热爱汉服文化的人申请加入,现在我们的社团拥有百余名成员,看到这么多有共同爱好的人聚在一起,我相当开心。”

  在余先颖的带领下,汉服社策划了多种多样的活动,不仅有手工课堂、汉服讲座等室内活动,还有组织社团成员们穿汉服出游的户外活动。

  余先颖说,令她印象最深的是一场汉服走秀活动。“活动筹备期间,报名的人就络绎不绝,还有外国同学想当我们的汉服模特,大家的热情让我备受鼓舞,充满了干劲。”余先颖回忆道,“那次走秀活动我们展示了50余套不同汉服,还组织了一场国风表演,很多会乐器的同学大展身手,表演了古琴、中阮等传统乐器。活动当天座无虚席,外国同学在欣赏之余纷纷赞叹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看到这么多人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感兴趣,我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

  汉服社举办的手工课堂也很有意思。余先颖说:“我们组织过刺绣课,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历史悠久。这堂课讲解刺绣的起源、技法,来参加的同学听得津津有味,听过后大家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课后有很多同学告诉我,到自己动手时发现比想象中难得多,通过这堂课,他们学到了很多刺绣的知识,对刺绣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让汉服更日常

  余先颖说:“许多人认为汉服只在拍写真、过节时才能穿,我想让它更加日常。如何让更多人在生活中看到美丽的汉服呢?我先为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每天穿汉服。为此,我开始研究汉服妆造,基本上5分钟就能完成。此外,我还研究了汉服搭配的日常版本,比如衬衫加上马面裙,不用繁复的装饰就能凸显汉服的特色。我将这些内容分享在社交平台上,希望更多人看到。”

  随着一次次活动的举办,汉服社团逐渐发展壮大。余先颖说:“刚开始,活动只在校园里举办,参加活动的大多数是学生。不过我发现一些本地已经工作的‘汉服迷’也想融入,于是我们将活动范围扩大,希望可以吸引更多热爱汉服文化的人来参加活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传播汉服文化的过程中,余先颖收获了一段真挚的友谊。“汉服社活动时,我认识了一位喜欢汉服文化的美国女生,在交谈中惊讶地发现,她对汉服相当了解,能准确说出不同朝代的汉服名称。一来二去,我们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常常穿汉服一起出行。这个美国女生也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与汉服有关的内容,现在是小有名气的汉服博主,她一直坚持自己的热爱,我们有许多共鸣。”

  借助网络传播

  当余先颖身穿汉服出行时,吸引了不少人好奇的眼光,发生过许多有意思的事。余先颖说:“一次我和朋友穿着直裾袍汉服在美术馆参观,有名工作人员目不转睛看着我们,不停地夸我们的衣服漂亮。我们给她讲起了汉服,她听得入了迷,还追问配饰的讲究,那天我们聊了很久,我的内心感到很自豪,汉服文化博大精深,它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还有一次走在街上,有名外国路人认出了我的衣服。他对我说‘我喜欢你的汉服’,当时我真的很感动。”余先颖说。

  “不久前的毕业典礼上,很多中国留学生都穿了汉服参加,同学们还用绒花、缠花装点学士帽,非常漂亮。我参加毕业典礼时就穿着一套明制汉服。还记得我出门时,有名女生从公寓窗户探出头来大声夸赞我的衣服,为我送上了诚挚的毕业祝福。毕业典礼时,外国同学们纷纷向我投来目光,他们说汉服精美别致,也想试试自己穿,这些场景历历在目,令我难忘。”余先颖说。

  谈到对未来的展望,余先颖希望用好社交媒体传播汉服及中国文化,她说:“我希望以汉服为载体,延伸展现更多传统文化内容。我们在社团的官方账号上发布内容,比如宣传二十四节气时,我们会将内容翻译成英语,方便外国网友阅读并了解。社交媒体发挥着很大的传播作用,我会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向更多人展示中国文化。”

  • 相关阅读
  • 放飞“绿色”梦想,做生态保护践行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我国致力于生态环境改善,成效不只体现在一串串亮眼的数据,更体现在老百姓可触可感的日常生活中。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清了,百姓收获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本期节目...

    时间:08-15
  • “博物馆奇妙夜”邂逅传统佳节

      孩子们正在体验古法制玉。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供图  在琳琅满目的非遗市集漫步,体验京绣、北京玉雕、天津葫芦制作技艺、布糊画等传统手艺;到汉服文化体验中心穿上一身精美的汉服,在博物馆里感受跨越...

    时间:08-15
  • 体验非遗 欢度暑假(图片新闻)

      近日,浙江省嵊州市启动了“嵊夏暖新”专项行动。依托青少年宫、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企业党员(职工)活动中心等阵地,该项目通过开设体验古法造纸、感受非遗文化等内容打造暑托班,为孩子们提供免费且高质量的暑...

    时间:08-15
  • 夜校“潮课”,丰富年轻人夜生活

      照片说明:   图①:在济南市图书馆中心馆,夜校学员在学习美妆技艺。   新华社记者 朱 峥摄   图②:夜校学员在临摹梵高名作《星空》。   孔德明摄   图③:夜校学员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木工制作...

    时间:08-15
  • 留学人员出国前要记得这样存放档案

      本报电(张舟)日前,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布留学人员档案管理信息,帮助留学生们了解档案存放流程。  人事档案是反映个人政治面貌、道德品行、学习工作经历、专业素养、工作实绩、遵纪守法以及家庭状况、社会...

    时间:08-15
  • “成为有温度的工程师”(留学记)

      普林斯顿大学校园景色。  受访者供图  唐瑞婕本科就读于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她说,在同济大学的专业学习中,自己在心里种下了一颗理想的种子。“老师们在教学时经常告诉我们,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温...

    时间:08-15
  • 留学澳大利亚了解这些信息(留学服务站)

      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  新华社发  王楠惜在留学前做了一番功课,最后选定了去澳大利亚。“澳大利亚适合想要跨专业读硕士的同学,”王楠惜说,“我本科学习外语,硕士想跨学商科,英美学校对跨专业的要求比较...

    时间:08-15
  • 农家书屋韵味浓

      孩子们在农家书屋里阅读。  三予书院供图  “做梦都没想到,我这双满是老茧干惯了农活的手,有一天还能弹上古筝……”年逾五旬的叶阿姨满脸笑意。  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洞桥镇三溪村,有这样一处农家书屋...

    时间:08-15
  • 福建福州:夏日运动欢

      近日,在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安泰街道斗南小学,小朋友在参加两岸社区融合夏季运动项目体验活动。图为孩子们在体验足球游戏。  谢贵明摄(人民视觉)...

    时间:08-1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