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共话中文教育创新发展

2024-08-16 08:27: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日前,北京外国语大学华文教育基地组织举办“华文教育·华校校长”研习营。图为研习营讲座现场。

“我女儿今年9岁,一直生活在卡塔尔,但对中文抱有兴趣,每天都会拿出20分钟学习国内的语文课本,还阅读中文绘本,积极参加相关机构组织的中文诗歌朗诵大赛、全球少儿春晚等活动。”日前,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华文教育基地举办的“华文教育·华校校长”研习营上,卡塔尔华翼青少年艺术团团长刘慧如是说。“每年暑假,她也会在国内学习声乐课、参与戏剧演出、学习国画等,并过这些艺术形式,深入了解中国文化。”

激发学习兴趣

该研习营的学员来自34个国家,主要为海外华校校长及相关负责人,研习形式为专家讲座、实地考察等。

在如何推动华裔青少年学好中文这个问题上,来自葡萄牙里斯本中文学校的副校长陈晓燕说:“在讲座环节,曹文轩老师强调了阅读对于中文学习的重要性,给了我很大启发。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仅丰富了我的教学理念,也为我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阅读兴趣提供了指导。”

在刘慧看来,激发学生的中文阅读兴趣非常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提升华裔学生的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面临诸多挑战。阅读方面,学生们面临的挑战是中文词汇量不足,容易出现理解偏差或者读不下去的情况,甚至影响阅读效率和质量。写作也是难点,具体来说,中文语法结构掌握不熟,逻辑不畅等都是挑战。”

如何应对这些挑战,陈晓燕认为,一是要考虑到教学对象的多元化,注重实际应用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例如,可以选择与华裔学生生活和文化紧密相关的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创新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等。比如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运用中文。三是寻找适合教学对象的教材。教材不仅要包含丰富的文化元素,还要注重实用性和趣味性,以吸引学生。“我们学校就结合当地华裔青少年学习中文的特点和难点,组织专家编写了《魅力华文》,效果还不错。”陈晓燕说。

新加坡汉唐学院校长马小璐从事中文教学10余年。她认为,教学应该注重多样化和个性化,提供给学生更灵活和高效的学习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家校紧密合作

在此次研习活动中,不少华校负责人提到,在华裔青少年中文学习之路上,家庭作为第二课堂的作用至关重要。

马小璐认为,家长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支持者,家校高效合作是促进学生中文学习的有效方式。“如果家长能更多地参与,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需求和挑战,给孩子创造更合适的学习环境。”

“对于华裔学生来说,学好中文是一把开启多种可能的钥匙。”刘慧认为,在推动华裔青少年学好中文的过程中,首先,家长要高度重视中文学习,为孩子营造浓厚的中文学习氛围,在家里多说中文,潜移默化让孩子习惯中文语境;其次,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可以为孩子选购合适的中文书籍、绘本、电子资料等,丰富孩子的学习资源;最后,要积极参与学生的中文学习过程,与孩子一起阅读中文故事、背诵诗词。同时,鼓励孩子多参加相关中文交流活动,让孩子有更多机会使用中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对于家校合作的重要性,陈晓燕也持肯定态度。“里斯本中文学校有些经验可以分享:一是营造家庭中文交流环境,通过口语交流提高孩子的中文沟通能力。也可以利用假期提升孩子的中文水平,为孩子提供丰富的语言输入。二是激发中文学习兴趣。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如孩子喜欢的音乐、动画角色等,并将这些元素融入中文学习中。三是提供学习资源。为孩子提供丰富的中文学习资源,如中文绘本、故事书等。四是鼓励家长陪同阅读中文书籍和观看中文影视作品。”陈晓燕说,通过上述方法,家长不仅能帮助孩子提高中文水平,还能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刘慧分享了一名华裔学生中文学习受益于家校合作的故事。“陈语晗今年6岁,她的父母非常重视中文教育,为她营造了浓厚的中文学习氛围,同时鼓励她积极参加各种与中文相关的活动,例如中文朗诵、戏剧表演、诗歌背诵等,在一次次活动中,她不仅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大大提高了自己的中文表达能力。”

创新教学模式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海外中文教学的方式等都在发生变化,如何创新教学模式也是参与此次研习活动的学员们关注的话题。

来自智利一所华文学校的校长李薇说:“在智利,学习中文的学生数量在不断增加,但目前资源有限,比如教室数量不够,师资短缺。我们就引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些困难。”

刘慧表示,教育发展很快,老师们也要紧跟这种变化,以保持中文教育的活力。“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不能仅仅依赖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要跟上学生的需求变化,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和资源。比如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等,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氛围中感受中文的魅力。”

陈晓燕也分享了教学方法创新经验。“随着科技的进步,中文教育将越来越注重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将在教学材料开发、个性化学习计划制订、在线教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例如,通过智能教学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偏好,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资源和练习,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陈晓燕说,“在更新课程设置方面,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游戏化教学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吴沂萱文/图)

  • 相关阅读
  • 清华大学举行2024级本科生新生开学第一课

    人民网北京8月16日电 15日上午,清华大学2024级本科生新生开学典礼和开学第一课举行。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以“树立远大理想,赓续光荣传统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为主题讲授了2024级本科生新生...

    时间:08-16
  • 海内外专家学者相聚山东青岛 共话化工领域学术前沿

    人民网北京8月16日电 11日至14日,第十六届全球华人化工学者研讨会暨全球华人化工学者学会第十六届年会在山东青岛举办。来自10个国家及地区的800余名化工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旨在聚焦化工领域的学术前沿,进一...

    时间:08-16
  • 我科学家发明新型“热发射极”晶体管

    原标题:我科学家发明新型“热发射极”晶体管1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刘驰、孙东明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会明主导的研究团队合作,发明出一种由石墨烯和锗等混合维度材料构成的“热发射极”晶...

    时间:08-16
  • 四川白玉县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

      本报成都8月15日电(记者王永战)清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章都乡阿色村黑木耳基地里,村民们忙前忙后,给黑木耳挂袋。“在基地工作不仅有稳定的收入,还能学习种植技术。”在基地务工的马拉村村民阿下说...

    时间:08-16
  • “体育是德中青少年增进友谊的桥梁”

      来自中国西部地区的U15女足队日前在德国阿迪达斯总部足球场训练。   本报记者 刘 赫摄  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小镇黑措根奥拉赫,一群不到15岁的中国女足姑娘们正在德方教练的指导下进行专业练习。这是一支来自...

    时间:08-16
  • 进一步提升新职业人才队伍质量

      积极挖掘、培育新职业,要加强配套的人才规范化培养、职业标准制定、技能等级认定、劳动权益保障等制度建设    最近,人社部等部门向社会发布19个新职业。自2019年至今,我国已陆续发布6批共93个新职业,这些...

    时间:08-16
  • 做文化交流使者

    格洛乐个人书法艺术展近日在北马其顿韦莱斯美术馆成功举办,吸引了许多当地民众通过中国书法了解中国文化。格洛乐是北马其顿圣基里尔·麦托迪大学孔子学院的一名学员,在孔子学院学习中文已有10年,对中文和中国文化...

    时间:08-16
  • “发现中国”研学记

    日前,二〇二四年“发现中国”国际领导力提升营研学活动举办,图为学生们在研学课堂上。 北京外国语大学供图日前,北京外国语大学华文教育基地组织开展2024年“发现中国”国际领导力提升营研学活动。来自7个国家的8...

    时间:08-16
  • 学习中国功夫为非洲“洋弟子”打开一扇窗

    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市郊,黄墙红瓦、飞檐翘角的中式庙宇院落内,有一群身着传统灰色练功服、脚蹬黑色布鞋的少林“洋弟子”。每日清晨5时,在传功师傅的带领下,他们开始一天的功夫修习和文化课程学习。这里便是赞比亚...

    时间:08-16
  • 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颁奖典礼在京举行

    图为第二十四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颁奖典礼现场。 主办方供图本报电(记者赵晓霞)日前,由中国侨联、全国台联、人民日报海外版、《快乐作文》杂志共同主办的第二十四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颁奖典礼暨2024“中国...

    时间:08-1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