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非遗之美在校园绽放

2024-10-11 08:28: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山西祁县第二幼儿园王志鸿老师(中)教孩子们蒸花馍。
  张钰佳摄

  山西祁县第四小学刘娜老师(左四)向学生们传授戴氏心意拳。
  张钰佳摄

  清晨,旭日东升。山西省晋中市祁县第四小学的操场上,学生们迎着朝霞,站成整齐划一的队伍开始做操:手中的花枪在孩子们身前身后飞速旋转,“花手”依次转过胸前和头顶——由祁太秧歌改编成的戏曲韵律操别具一格。随后,戴氏心意拳方阵上场,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鼓声,同学们的一招一式刚柔相济,气势十足。

  这是祁县诸多中小学中一个普通的清晨锻炼场景。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祁县推动国家级非遗项目祁太秧歌、戴氏心意拳,省市级非遗项目腰鼓、锣鼓、剪纸等走进中小学。校园里不时鼓点铿锵、乐曲悠扬、剪刀翻飞,成了非遗传承与保护的原生态课堂。

  祁县县委书记李军表示,“非遗进校园”活动,让非遗文化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为非遗传承注入源头活水,非遗项目得到有效传承,学生们受到传统文化熏陶,增强了文化自信。

  激活非遗传承一池春水

  随着祁太秧歌经典曲目《拾玉镯》响起,祁县第二小学学生胡亦涵身着粉色小袄,脚踩红色绣花鞋,一手挽着长辫,一手捏着兰花指,转身回眸,一喜一嗔间神情活泼灵动。这场专注投入的祁太秧歌演出,是戏曲体验课培训的成果。

  胡亦涵提着衣襟为记者介绍:“粉色袄、裤是农家少女角色的服饰,上面点缀的是蓝色四喜带。这套服装非常有设计感,我特别喜欢!”胡亦涵自6岁起学习武术、剪纸、戏曲,在她的童年里,已经播下了一颗颗非遗的种子。

  祁县文化底蕴深厚,是祁太秧歌、戴氏心意拳两项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发源地,并孕育出剪纸、祁县民居建筑习俗等10项省级非遗项目。传统的非遗传承以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等模式为主,传播范围有限且速度慢,多项非遗面临着传承断代的风险。

  怎样才能激活非遗传承的一池春水,使民族文化瑰宝代代相传?

  “非遗项目如果能走进校园,既可以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扩大非遗传承的人群覆盖面,非遗这片池塘才不会枯竭、沉寂,让我们的文化瑰宝永远流传。”祁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杜惠敏说。

  2022年9月起,祁县教育局组织开展的“心意拳进校园”活动全面铺开,小学三至五年级以“进课堂”的形式开展,每周安排一节体育课进行心意拳教学;小学六年级、初中、高中以“课间操+活动”的形式开展,将心意拳加入课间操,同时利用课外活动、课后服务时间,对心意拳进行习练和巩固,并组织全县中小学生开展心意拳比赛。

  2023年10月,祁县在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深入推进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艺术教育的教学和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具有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组建专家团队进班授课

  “传统文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若想促成非遗传承与教育的融合,顶层制度设计要形成完整的体系,实行闭环管理,才能更好地让非遗传承惠及教育,让教育平台促进非遗传承。”杜惠敏说。

  为此,祁县教育局牵头建立“1+3”支撑体系,“1”即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上下联动,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督导机制,确保“非遗进校园”活动切实有效。“3”即为了补上师资短板,成立3支队伍:“非遗进校园”活动工作小组、非遗文化传承人组成的专家队伍、专兼职教师组建的教练团队。他们还采取县校合作模式,目前,祁县教育局已经聘请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专家教授、安塞腰鼓传承人、戴氏心意拳民间传承人、祁太秧歌传习所负责人等行家里手入校进班授课,确保非遗传播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

  2023年初,山西省祁太秧歌传习所负责人张晓霞受邀成为各小学的戏曲课程外聘教师。为了让孩子们既能体验戏曲文化,又能强身健体,张晓霞创编戏曲韵律操,在曲谱中融合现代音乐和戏曲音乐,将传统戏曲丰富的肢体语言融入韵律操中。冬日里,祁县第四小学的学生分批跟随张晓霞学习戏曲韵律操,几个小时下来,张晓霞的脚冻得几乎失去知觉,但看到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丝毫不减,她高兴地说:“非遗传承要从娃娃抓起,这是我应尽的责任。”

  同时,祁县各中小学同步开设戏曲社团,由张晓霞定期培训校内声乐教师,从换气发声技巧,到戏曲的“唱、念、做、打”等四功五法,再到祁太秧歌唱法,张晓霞都手把手教学。

  祁县教育局还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采取大、中、小、幼一体培养模式,订制配套学习计划:幼儿阶段以剪纸等非遗的启蒙为主;小学阶段分年级开展剪纸、腰鼓、心意拳、戏曲韵律操的学习;初中阶段七年级重点组织锣鼓学习,全学段全面开设非遗社团、兴趣小组等,确保学生人人参与非遗传承活动。

  截至目前,祁县23984名中小学生中,锣鼓受训学生2827名、腰鼓2677名、心意拳7638名、祁太秧歌15479名、戏曲250名,有的学生学习了多项非遗,“非遗进校园”已经在全县中小学实现了全覆盖。

  非遗之美涵养精神人格

  “哇!这个妆好漂亮呀!”教室里,学生们围成一圈,聚精会神地看张晓霞在一名同学脸上画戏妆:用肉粉色油彩打底后,仿佛皮肤上贴了一层“面膜”,再依次用红、黑色油彩勾勒出眉毛、眼睛和嘴巴,孩子们不时发出阵阵赞叹声。在张晓霞的戏曲课堂上,她常用画戏妆、播放PPT介绍戏曲丑角、现场表演等方式激发学生们对戏曲的兴趣。

  接触韵律操之前,郭怡彤是个性格有点内向的小姑娘,学习韵律操一年多后,她整个人都变得开朗活泼了。“每次跳韵律操的时候都特别开心、特别兴奋。希望我还能在戏曲舞台上展示自己!”郭怡彤对记者说,既自信又满怀憧憬。

  胡亦涵上过戏曲课后,常常琢磨如何精进身段和唱腔。她主动提高学习效率,力争每天在晚9时前写完作业,然后站在镜子前练习眼神和动作。经过一年的努力,胡亦涵已经能在台上自如地表演。“学习非遗能帮助我静下心来,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也让我体会到我们这一辈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胡亦涵说。

  祁县第四小学校长袁建华认为,带领小学启蒙教育阶段的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这样的学习不仅让传统文化影响到孩子们的精神和审美,而且能帮助他们制定人生职业规划。他说:“目前各大体育学院都设置了武术专业,如果孩子们能把兴趣变成职业方向,那么非遗传承就真正变成了绵延不绝的一池春水。”

  如今,胡亦涵已经将戏曲视作热爱的事业,长大后她想成为像张晓霞那样的戏曲教师,让博大精深的戏曲文化在更多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

  • 相关阅读
  • AI新模型快速预测材料光学性质

    原标题:AI新模型快速预测材料光学性质 未来的中央处理器(艺术图)。图片来源:美国趣味工程网站据美国趣味工程网站近日报道,日本东北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成功开发出一款新人工智能(AI)模型GNNOpt。该...

    时间:10-12
  • 生命成分是如何来到地球的

    原标题:生命成分是如何来到地球的一颗来自熔融行星核心的铁陨石(左)和一颗来自原始未熔融行星的球粒陨石(右)。图片来源:英国剑桥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地球科学系雷萨·马丁斯博士曾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生命...

    时间:10-12
  • 全国交能融合产学研联盟成立

    原标题:全国交能融合产学研联盟成立11日,2024全国交通能源融合技术创新发展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全国交能融合产学研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揭牌成立。据了解,联盟由长沙理工大学发起设立并任联盟盟主单位,是...

    时间:10-12
  •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

    原标题: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

    时间:10-12
  • 他们的名字闪耀在广袤星空

    原标题:他们的名字闪耀在广袤星空“1964年是父亲特别忙碌的一年,我当时十岁,印象里那一年他几乎没有回家。”10月10日,在纪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前夕,“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之子朱明远与东南大学师...

    时间:10-12
  • 用旋律温暖人心(侨界关注)

      崔懿允做音乐治疗讲座。   受访者供图  崔懿允,一位来自广东广州的姑娘。因为热爱音乐,想用音乐治愈更多有需要的人,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注册音乐治疗师,为更多的人带来了心灵的慰藉与疗愈。  ...

    时间:10-12
  • 傈僳族海归姑娘的非遗缘分

      谷艳在传习中心内布展。   王 磊摄  传习中心举办的非遗传承活动“阿木诗依”彩虹集市现场。  工作室内摆放的各种非遗文创产品。   本报记者 吴雪聪摄  傈僳族特色手工制品“见面猴”。  傈僳族妇...

    时间:10-12
  • 别让电子游戏影响睡眠

    原标题:别让电子游戏影响睡眠我们身边有不少朋友爱玩电子游戏,有时为了通关甚至不惜晚睡熬夜。熬夜意味着睡眠时间大幅减少,睡眠质量严重下降,这样不仅会影响工作状态和学习效率,还会损害身体健康。睡眠是人类生...

    时间:10-12
  • 2024年金秋招聘月活动启动

    原标题:2024年金秋招聘月活动启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决策部署,帮助劳动者求职和企业招聘,促进人力资源供需匹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联联...

    时间:10-12
  • 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力度加强

    原标题: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力度加强民政部、全国老龄办近日发布《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全国65周...

    时间:10-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