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这段旅程,如同一首歌

2024-10-18 08:41: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唱歌学中文——唱行成都”来华研学营营员合影。

  孙晓(左一)和营员在成都玉林路演唱。

  来自俄罗斯的伊丽莎白在弹古琴。
  (本文配图由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提供)

  日前,2024年“唱歌学中文——唱行成都”来华研学营在成都落下帷幕,来自美国、德国、泰国、赞比亚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20余名学员在这里开启了为期10天的研学之旅,不仅学习中文歌曲,还领略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喜欢听中国歌曲

  来自俄罗斯的伊丽莎白自幼便对音乐有极其浓厚的兴趣,在俄罗斯时常常参加声乐课程。“读大学时我决定挑战自己,于是开始学习中文,尝试用中文唱歌。我喜欢听柔和的中文歌曲,心情会变得很平静。脑海中甚至会浮现出李白诗中描绘的中国风景,还让我联想到齐白石的绘画作品。用心感受这些音乐,就会不自觉地爱上。”

  来自泰国的孙晓说:“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中文歌。有一天,我看电视剧,剧中正好在播放中文歌曲,优美的旋律吸引了我,激发了我的好奇。”随着对中文歌曲了解的深入,她有了不一样的体会。“我认为中文歌的魅力在于歌词和旋律,一开始不知道歌词在表达什么,但我可以在旋律中找到答案,中文歌曲的情感表达非常有趣,我已经深深爱上了它。”

  谈到对中文歌曲的感受时,孙晓说:“除了流行歌曲,我还很喜欢中国古典乐曲,这些曲子独具韵味,让我听得入迷,并且这些富有魅力的音乐激发了我对中国文化的探索欲。”

  邱婧妍来自马达加斯加,在塔那那利佛大学孔子学院学习,3年前接触到了中文歌曲。“课堂上老师为我们播放了一首名为《水调歌头》的歌曲,刚一听到旋律我就爱上了它,之后我几乎天天都听,慢慢地学会了歌词,也有了探索更多中文歌曲的念头。”她说,“很多中文歌曲的情感细腻,总能触动我的心,将我的思绪带到很远的地方。”

  不约而同唱起《成都》

  在研学营中,为了唱好中文歌,大家积极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

  对伊丽莎白来说,最大的挑战是中文发音。“我和搭档会花费大量时间练习发音,也很感谢老师们对我们的指导和帮助,通过他们的指导,我的中文发音有了很大进步。”

  伊丽莎白坦言:“我是第一次站上舞台为大家演唱中文歌曲,心中不免紧张。随着和大家熟悉起来,我也渐渐放松下来,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很高兴音乐将我们联系在一起,在研学营期间留下了很多美好回忆。一次出行路上,大家不约而同唱起了《成都》这首歌,那个场景让我动容,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无论你在讲哪种语言,那一刻,音乐将我们紧密联结。”

  音乐是跨越国界的语言,是情感的桥梁,学员们在研学营不仅一起唱歌,还交流着生活中的点滴。

  孙晓说:“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于音乐的热爱将我们聚在一起。老师和同学们都很热情,旅程虽然短暂,但真诚的友谊是永远难忘的。”

  她坦言,在学唱中文歌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困难。“很多中文歌曲背后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如果不去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就很难理解和演绎整首歌的情感。”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伴随着悠扬的旋律,来自德国、加纳和赞比亚的3位营员在成都玉林路唱响《成都》,赢得阵阵掌声。

  “《成都》是我学会的第一首中文歌,我从它开始了解中国。”来自加纳的营员王元自2020年开始学唱中文歌曲,以精进他的中文水平。通过歌词中的“成都”,他数次想象这座城市的轮廓,而今走进现实中的成都,他感慨道:“感觉就像在梦中一样,与歌词中描绘的场景并无二致。”在他看来,许多中文歌曲都蕴含着当地人的故事和生活方式,这也是中文歌曲的魅力所在。

  行走中感受中华文化

  学员们表示,此次研学加深了他们对中国文化和中文歌曲的了解。

  “我觉得中国古诗读起来真的像歌一样动听”……在老师的介绍下,营员们了解诗人杜甫生平,学习诗歌《春夜喜雨》的创作来源和背景,在吟诵中品味中国诗歌流淌出的悠扬韵律。

  来自美国的营员展俊超表示,通过学习这首诗,看到了诗人杜甫对春雨的喜爱。“我也喜欢下雨天,这首诗非常适合我学习。”

  这堂别样的中文课同样激发了德国营员包永俊的学习兴趣,他希望未来能更多学习杜甫的诗歌,深入感受中国诗歌的魅力。

  研学期间,学员们还学唱《康定情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等曲目,感受经典的魅力;也到成都大学和十二乐微博物馆参观,体验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还在三星堆博物馆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伊丽莎白说:“我了解到中国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音乐传统和特色,未来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研究这些知识。”

  随着研学营的圆满落幕,学员们带着满满的收获与不舍踏上了归途。他们不仅学会了多首中文歌曲,更在歌声中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韵味。

  他们说,这段旅程如同一首歌,在他们心中久久回响,成为人生旅途中一段难忘的记忆。

  • 相关阅读
  • 地大(北京)顶“瓜瓜”实践团:努力在乡村振兴的舞台发挥更大作用

    人民网北京10月18日电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是一次深入乡村一线、锤炼自我的宝贵经历,也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青年人可以发挥更大作用。“近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举行的2024年暑期社...

    时间:10-18
  • 第25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将于10月底启幕

    人民网北京10月18日电 (记者郝孟佳)17日,第25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据悉,本届年会将于10月底启幕,主体活动将于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京举行,中国国际教育展将于10月26日至11月2日在广州、上海...

    时间:10-18
  • “运动健身,给我向上的力量”(特写)

      新学期开学后,初二学生沛然刚走进教室,便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哇,你变化好大!”“怎么做到的?太厉害了!”大家纷纷围过来。“这个暑假我可没少锻炼。”沛然说。  家住北京市东城区的沛然今年13岁,身高1米...

    时间:10-18
  • 全家一起动起来(记者手记)

      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抓住这一窗口期加强体育锻炼,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学习健康知识,培育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如今,增强青少年体质已成为社会共识。体检报告、身体机能以及体测成绩...

    时间:10-18
  • “我的第二故乡”(我在中国留学)

      腾格斯近照。  “胡同里的小吃铺子就是我的美食天堂,冬天来一碗热豆汁儿,再加上我最爱的煎饼馃子,哎哟,暖洋洋的。”这是蒙古国小伙腾格斯对中国的美好记忆。多年来,他往返于中国与蒙古国,用他的中文情缘...

    时间:10-18
  • 难忘的孔院记忆(孔院二十年)

      袁法森(前排中)和他在喀麦隆雅温得第二大学孔子学院的第一批学生合影。  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供图  2024年是孔子学院创立20周年,作为一名长期耕耘于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青年教师,我有幸通过孔子学院这...

    时间:10-18
  • 塞尔维亚第三家孔子学院揭牌

      据新华社电(记者石中玉陈颖)塞尔维亚第三家孔子学院尼什大学孔子学院揭牌仪式日前在塞东南部城市尼什举行。  尼什大学孔子学院由塞尔维亚尼什大学与中国江苏大学共建,将为塞南部民众提供学习中文和了解中国...

    时间:10-18
  • 两岸青年文化创新交流活动在聊城举办

      台湾嘉宾在山东聊城海源阁古籍文化中心了解藏书文化,欣赏古籍精品。  聊城市台办供图  本报聊城10月17日电(王新娟)“相聚水城创新未来”海峡两岸青年文化创新交流活动近日在山东聊城举办。两岸青年代表、...

    时间:10-18
  • 我国首次发布航空飞行器翼型谱系

    原标题:我国首次发布航空飞行器翼型谱系10月16日,由西北工业大学牵头建设的中国翼型谱系及数据库在陕西省西安市发布,这是我国首次发布航空飞行器翼型谱系。翼型是飞行器的基础,直接影响飞行器的气动效率和飞行稳...

    时间:10-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