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加快发展新一代生物育种技术(专家观点)

2024-10-21 08:57: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生物育种技术是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的有力支撑。近年来,我国农业生物育种发展成效显著,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推广面积占比超过95%,良种对作物增产贡献率达45%以上。生物育种技术发展有何趋势,如何提升我国种业创新水平?近日在北京召开的2024年长城工程科技会议生物育种主题大会上,多位院士专家展开研讨。

  “随着前沿育种技术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生物育种正由经验育种、常规育种向智能育种方向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主任李家洋表示,当前全球种业已进入密集创新和产业变革时代,智能设计育种成为未来竞争制高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介绍,近年来,我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日趋完善,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创新取得积极进展。比如,主导完成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基因组的测序或重测序。在育种技术方面,水稻等杂种优势利用技术国际领跑,攻克小麦染色体工程技术难题,分子标记技术已经在主要农作物广泛应用。

  基础研究是驱动生物育种发展的创新源泉。与种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种业基础研究与关键核心技术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主要农作物重要性状形成的遗传基础与调控网络研究不系统,高产优质、抗病虫、耐旱、养分高效等重大基因挖掘不够,等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吴孔明表示,要夯实种质资源育种的战略性基础,加大生物育种关键技术攻关。进一步加大种质资源搜集、保护、鉴定和育种材料创制力度,阐析优异种质资源形成与演化规律。同时,深化育种理论方法研究,持续推动生物育种关键技术创新,使育种技术向智能化、精准化发展,培育新一代重大新品种。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总体上看,我国农作物种业企业整体仍呈现数量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的特点,工程化育种技术体系尚未建立。种业企业创新能力短板如何补?万建民建议,支持种业龙头企业整合育种材料、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扩大商业化育种规模,提升种子企业创新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引导科研单位建立技术转移中心,加速公共财政支持形成的新品种新技术向企业转移。

  “种业创新离不开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支撑。”万建民表示,要以新基因、新技术、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为抓手,持续深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系统设计与整体布局知识产权保护全球化战略,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快构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相互支撑、相互协同的知识产权保护联盟,确保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21日 19 版)

  • 相关阅读
  • 向极综合交叉发力,驱动创新加速跑(新知·把握科学研究新趋势)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吴凯(右二)和团队成员讨论。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供图  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相结合,高效预测蛋白质结构,助力新型药物研发;材料学、临床神经科学以及工程技术等...

    时间:10-21
  • 体育为伴,添彩校园时光

      数据来源:教育部  保证体育课时创新教学方式  本报记者李硕郑轶  这个学期,北京市的中小学生惊喜地发现,课间10分钟延长到了15分钟。更充裕的休息时间、更从容的活动安排,促使更多孩子走出教室、走向户...

    时间:10-21
  • 从“要我锻练”变为“我要锻练”(特写)

      “脚要站稳,胳膊摆直,眼睛盯住……”走进安徽省合肥市师范附属第二小学(以下简称“附小二小”)射击馆,体育教师张磊正为学生讲解射击动作要领。四年级学生宣智超稳稳端着激光步枪,动作有模有样。“练射击提...

    时间:10-21
  • 四川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

      9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守住兜牢民生底线,重点做好应届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零就业家庭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各地持续推进稳岗扩岗,...

    时间:10-21
  • 中国农业科学院加强基础研究工作

      本报北京10月20日电(记者喻思南)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加强基础研究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  《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基础研究的明确目标。其中包括到203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基础...

    时间:10-21
  • 四川德阳出台措施培养文物修复人才

      本报成都10月20日电(记者王明峰)日前,四川省文物修复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交流活动在德阳市广汉市举行,德阳关于支持三星堆人才队伍建设的十条措施发布,涵盖机制改革、引育体系、平台塑造、资金支持等方面,助...

    时间:10-21
  • 工业互联网运维员:为产业数字化护航

      龚天然正在检查机器。   何 超摄  在工作中的魏群。   何 超摄  当前,工业互联网发展呈现出高度融合、智能化和生态化的特征,在制造业、能源、交通、医疗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正不断助力企业实现...

    时间:10-21
  • 让“夜校热”持续火下去

      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夜校如火如荼。“白天上班,晚上学艺”,多地的夜校甚至出现“一课难求”的火爆场面。在这里,“公益性”的办学初衷与“自我提升”的学习导向双向奔赴。  “夜校热”的兴起,展现了当代青年...

    时间:10-21
  • 中塞大学校长会议在塞尔维亚举行

      据新华社贝尔格莱德电(记者陈颖、石中玉)中国—塞尔维亚大学校长会议近日在塞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来自中塞两国的大学校长代表近80人参会,围绕科研合作、师生双向流动等主题展开讨论。  塞尔维亚教育部部长...

    时间:10-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