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微专业缘何受热捧(人民时评)

2024-10-22 09:19: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丰富多样的微专业课程,为人们拓宽视野、提升自我、丰富生活提供了新的选择

  

  前不久,北京林业大学开设的自然教育微专业迎来首批新生,54名学生中有35名来自校外。按照课表安排,周末的一天里,学生们会学习自然环境解说、遗产保护与传承、自然教育资源学等11节课。

  微专业,指的是高校在学生的主修专业目录之外,围绕某个特定学术领域、研究方向或职业素养开设的一组课程,供在校学生或社会人士选修。近年来,不少高校都开设了微专业。这些课程人气很旺,受到许多学生和上班族的欢迎。

  微专业不是学历教育,完成课程也不发学位证,何以收获高人气?“能学到时髦的真本事”,一名高校老师的话,道出微专业受欢迎的重要原因。比如,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6所高校,联合国内人工智能头部科技企业,推出“AI+X”微专业,助力学员学习我国自主研发的编程平台。又如,通过北京林业大学自然教育微专业学习后,学员能更好掌握自然教育师的专业技能,为后续从事相关工作打好基础。数据科学与思维、短视频与数字文化传播、时尚影视制作……丰富多样的微专业课程,为人们拓宽视野、提升自我、丰富生活提供了新的选择。

  微专业受到热捧,映照着当代青年水涨船高的精神文化需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研究表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许多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缩短为5年;进入21世纪,周期继续缩短为2到3年。如今,为了应对“知识爆炸”,对抗“知识老化”,越来越多人通过微专业课程、慕课等途径主动学习,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视野。

  同时,微专业的关键课程一般在5至10门,主要安排在周末或工作日晚上,这种“小而精”的课程为选修者提供了较为灵活的时间选择。和许多青年热衷于上夜校的风潮一样,微专业的走红同样为人们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写下生动注脚。

  也要看到,作为一种新的文化供给模式,微专业尚处于摸索阶段,亟须解决课时少、授课深度有限、课程系统性弱等问题。

  一方面,应在丰富课程内容、拓宽授课形式上下功夫。比如,在齐鲁工业大学“啤酒酿造”微专业学习过程中,学生先在线上学习酿酒基本理论,再实地开展酿酒实践,既有乐趣又有学识收获。

  另一方面,应完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提升微专业学分和结业证书的社会认可度,从而激发更多人的学习热情。从实践看,紧盯群众需求,提升供需匹配程度,才能让课程内容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获得更多人的喜爱和欢迎。

  放到更大视野来看,微专业受热捧,也折射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级的新期待。辽宁沈阳在城市更新中,依托废弃锅炉房、老旧历史建筑等建设“城市书房”,更好满足阅读需求;浙江美术馆利用数字技术,推出沉浸式线上展览,让更多人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多地博物馆在游客高峰期延长开放时间,增加讲解场次,确保服务质量……坚持需求导向,提供更多个性化、精细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全社会的文化获得感就能持续提升。

  面向未来,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必能把文化的灯火拨得更亮,为人们的精神世界提供更丰厚的滋养。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22日 09 版)

  • 相关阅读
  • 返乡“新农人”徐旭东:为希望的田野注入青春能量

    6年前,徐旭东大学毕业回到农村,跟着爷爷、父亲干起了农业。他加入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科研团队试验了很多小麦品种,并通过农业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应用,提高管理效率、实现丰产丰收。...

    时间:10-22
  • “朝着更加公平、稳定与繁荣的国际秩序迈进”

    原标题:“朝着更加公平、稳定与繁荣的国际秩序迈进”“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重大历史转折点,这激发我们对全球发展与治理体系变革进行深入思考。”南非共产党总书记索利·马派拉在第二届通州·全球发展论坛开幕式上的...

    时间:10-22
  • 广西“00后”女孩追“蜂”人 守护乡村甜蜜事业

    原标题:广西“00后”女孩追“蜂”人 守护乡村甜蜜事业日前,在广西柳州市柳城县东泉镇中段村上中段屯桉树林下,摆放着100余个方方正正的蜂箱,成群结队的蜜蜂围着蜂箱飞舞。身着防蜂服的“00后”女孩吴素英打开蜂箱...

    时间:10-22
  • 多方合力,托举体育梦想

      满足运动需求、发掘体育人才、完善培养体系——  管好用好体育培训机构  本报记者陈晨曦刘硕阳  2024年湖北省社会俱乐部运动会日前在咸宁市落下帷幕,来自156个体育俱乐部的2000余名青少年参加了田径、跆拳...

    时间:10-22
  • 丰富赛事供给 搭建成长舞台(特写)

      由短跑名将苏炳添参与建立的广东省速度能力研究重点实验室迎来了几名特殊的客人,韩信等年轻短跑运动员在这里进行了一系列专业、细致的测试。  尽管只有12岁,但韩信已经在田径赛场崭露头角。在今年8月举行的2...

    时间:10-22
  • 为青少年创造更多出彩机会(记者手记)

      10月初,为期两天的2024WSE田径公开赛北京站在国家奥体中心举行。这座举办过多项世界大赛的体育场,汇聚了来自各地的年轻选手,洋溢着青春活力。  这些朝气蓬勃的青少年,未来将踏上不同的人生道路:有人会成为...

    时间:10-22
  • 北京明清考古研究中心成立

      本报北京10月21日电(记者施芳)北京明清考古研究中心近日揭牌成立。中心由故宫博物院考古部、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昌平区明十三陵管理中心合作建立,将通过搭建交流平台、推动合作研究...

    时间:10-22
  • 研究生教育,走向结构调整与质量提升

    原标题:研究生教育,走向结构调整与质量提升 不久前,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网上报名正式开启,关注者众。读研、继续深造,正成为不少大学毕业生的选择。 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我国研究生...

    时间:10-22
  • 让国防教育浸润人心

    原标题:让国防教育浸润人心   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自9月21日新修订的国防教育法正式施行以来,各地各部门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普法宣传活动,着力提高全...

    时间:10-2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