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针对学生特点,开展生活化课堂研究。听障班坚持实行口语与手语相结合的“双语”教学模式,智障班探索“医教结合”教学模式,组织教师进行新的教学理念、教材研究、学科研究等方面的学习与交流,把新的教学理念渗透到各学科、各年级之中,以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评课议课为契机,构建生活化课堂。目前,学校有3名教师在省级教学赛讲中先后荣获一、二等奖,有5个课题已经顺利结题,90多篇教育与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获奖或发表。
“一叶知秋重,大爱不能言”。办学20多年来,正是这些特教老师始终如一地守候,才换来这些“折翼的天使”愉快地学习和无忧无虑地生活。学校有18名教师分别受到国家级、省级表彰,其中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特教园丁奖”2人,省级“教学能手”4人。
职业教育 学生回归社会主流的有力保障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着力于学生的责任心、诚信意识、人际交往、受挫能力、集体观念、吃苦精神等培养,通过开设思想品德课以及班队会、讲座、比赛、家长会、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促进残障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为了让学生很好地融入社会,学校因地制宜,大胆探索积极探索职业教育途径与方法。组织开展手工、绘画、十字绣、舞蹈等兴趣小组技能培训,进行初步的劳动技术教育,为学生学习专业技术打好基础。历年来,学生参加全国星星河绘画作品比赛,由70余名学生作品获奖,5名老师被评为辅导二等奖,学校连续三年荣获集体组织奖。学生参演节目历次在省残疾人文艺汇演中获奖,小品《钓鱼》曾赴京参演。
学校主动和社会对接,多渠道引导就业。一方面聘请社会有一定专业技术的爱心人士担任学生的职业教育老师,另一方面确定校外职业技术教育基地,走校企联合的路子,目前学校在校外建立职业教育基地三个,这样既提高了职业技术教育的水平又节约资金,是实用有效的一种职业技术教育途径。
在市特殊教育学校里,特色教育就像春风细雨一样,滋润着每一寸土壤,为商洛残疾儿童的终身发展贡献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