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收到各种消息,但其中究竟有多少是真实的呢?又有多少是被篡改传播的谣言呢?
网络谣言是令人深恶痛绝的“网络公害”之一,不仅污染网络生态环境,而且严重侵犯公民个人权利。谣言不仅会误导大众的判断,还可能引发社会恐慌,破坏社会稳定。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网络谣言的危害,主动提升法律意识,正确辨别谣言。
增强法律意识,对于正确辨别网络谣言至关重要。
法律是社会的红线,也是我们保护自己权益的利器。只有了解法律规定,知道自己的权益和义务,才能更好地抵制网络谣言的侵害。当前,我国的网络谣言治理涉及民法典、刑法、网络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和行政法规。根据民法典规定,散布网络谣言可能会侵犯自然人或法人的名誉权,行为人需要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在行政法层面,如果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规定,可能受到行政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在刑法层面,相关行为则可能触犯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和诽谤罪。
01
近日,西咸公安发布的一则重大刑事案件的协查通报引发社会关注。西咸网警在工作中发现,有今日头条、抖音等网络平台账号发布与协查通报相关的谣言内容,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严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经查,相关谣言内容发布者李某某、刘某、白某某、石某某、程某,该五人均出于博取眼球、增加关注度的目的,采用篡改警情通报内容、肆意夸大伤亡人数、捏造死者与犯罪嫌疑人不正当关系等方式,将网络图片与文字合成图文或视频内容,通过今日头条、抖音、小红书等网络平台账号发布。五名违法行为人对其发布不实内容的行为供认不讳。西咸警方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五名违法行为人依法予以相应处罚,并责令其删除相关帖文。
02
近日,经开网警工作发现,有抖音用户发布视频并配文“塔吊倒塌,砸死六人,都抢救无效,全西安工地停工,整顿”。经查,该内容发布者胡某某为博取流量,将外省新闻视频拼接转发,并在说明文字中加入“西安工地停工”的内容。胡某某为博取关注捏造事实的行为严重扰乱了公共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西安经开警方依法对胡某某予以行政处罚。
03
近日,未央网警接群众举报,有网民通过社交群组散布西安某大学发生“拉闸断电、敲门杀人”事件的谣言信息。经核实,该高校从未发生过拉闸断电、开门杀人事件,该内容为谣言信息。经查,该内容系西安北郊某高校大三学生车某某发布。车某某将其看到的西安某大学发生拉闸断电、随机开门杀人事件的聊天内容片段加工后转发至多个社交群,造成该谣言信息传播扩散,引发社会恐慌,严重危害校园安全环境。车某某对其发布不实内容的行为供认不讳。未央警方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对车某某予以批评教育,并责令其通过社交群澄清。
作为公民,守住法律底线,约束个人行为,不信谣、不传谣,是治理网络谣言的最好办法。同时,如果我们发现有人恶意传播谣言,我们也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追究其法律责任。因此,增强法律意识,正确认识网络谣言的危害,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
辨别网络谣言的关键,在于多角度观察、多方面核实。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查找相关权威机构的官方发布信息,来核实内容的真实性。其次,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媒体的报道,分析其中的共同点和差异,来判断消息的可信度。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搜索相关专家的观点,了解事实真相。只有通过多方面的核实,才能真正辨别网络谣言,避免被谣言蒙蔽。网民要提高信息甄别能力,对未经证实的消息,不转发、不扩散,拒绝网络暴力和人肉搜索,尊重他人隐私,不越法律红线。
西安网警提醒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为吸“流量”、博“眼球”发布虚假信息、夸大事实进行造谣、刻意捏造事实抹黑等行为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还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广大网友要树立文明上网的意识,提高网络道德修养,依法依规文明上网。遇到不确定的信息时,要仔细查验信息来源,不可靠的不复制、不转发,争做文明守法网民。
图片 | 网络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