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由弗里茨·朗执导的影片《大都会》同样将背景选在2027年,是第一部将镜头对准未来的影片,同时也是最为著名的一部。在弗里茨描绘的2027年,被奴役的人们和冰冷的机器在不知疲倦地工作。巨大的经济差距让马克思预言的噩梦成为现实,上层社会的人生活在“地上”,过着奢侈豪华的生活,工人阶级则生活在“地下”,忍受了贫困和痛苦的煎熬。
2029年
《终结者2》
从1984年的第一部《终结者》诞生以来,无论是电影版的四部曲还是短命的电视剧版都遵循着这样一种假设,即2029年人类和拥有自我意识的机器人之间爆发战争,后者决心将人类从这个世界上抹除。第一部中,阿诺德·施瓦辛格饰演的终结者奉命从未来回到过去,除掉21世纪人类抵抗军领袖约翰·康纳的母亲莎拉·康纳。续集中的施瓦辛格来了个180度大转变,从机器杀手变成英雄。如果莎拉和约翰能够在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中幸存下去,我们便要依靠他们拯救人类。在机器发动的核战争中,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无法幸免遇难,幸存者们加入反抗军行列,在约翰的领导下与机器人之间展开殊死较量。
2035年
《机械公敌》
在2004年登场的改编自伊萨克·阿西莫夫短篇系列小说的影片《机械公敌》中,机器人和邪恶的企业再次成为主角。在导演亚历克斯·普罗亚斯描绘的未来,机器人成为家庭必备用品,它们遵守着机器人三大定律。电影中的机器人往往会上演反叛人类的举动,《机械公敌》中的机器人也是如此,只不过它们的造反是出于善意。它们认为人类发动了太多战争,同时让环境遭受严重污染,它们必须进行干预,掌握世界的控制权,进而达到拯救人类的目的。可惜的是,威尔·史密斯饰演的警探德尔·斯普纳最终战胜叛变的机器人,让机器人的美梦在短时间内就化为泡影。
《拜见罗宾逊一家》
动画片往往为我们呈现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比如2007年影片《拜见罗宾逊一家》。片中,人们搭乘神奇的泡泡或者气动管旅行,汽车也再一次被插上翅膀,基因技术甚至能够让青蛙变得能歌善舞。影片中的天空一片蔚蓝,小草呈现出诱人而富有生机的绿色,生活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2038年至2039年
《V字仇杀队》
英国天主教徒盖伊·福克斯未能在1605年摧毁英国议会,但《V字仇杀队》中的“斗士”V却在2039年11月5日实现了福克斯的这个梦想。早在2038年,他就在国有电视台上做出这种承诺。这部2005年上映的影片改编自艾伦·摩尔的漫画小说,背景选在极权主义者政权掌控的英国。几年前,恐怖袭击将极端右翼法西斯政党Norsefire送上权力之巅,但在V这个用极端暴力和恐怖主义手段对抗政府的所谓“斗士”的努力下,英国可能回归正常轨道。遗憾的是,标志性的议会大厦已经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