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前天,海信董事长周厚健高调在北京发布一款电脑和电视结合体———“个人智能电视”。这个“个人智能电视”可以通过WiFi无线网络,连通电视机,实现大屏幕、小屏幕之间的内容传送。
这个产品不由让人眼前一亮。它的亮点并不是在软硬件技术上,而是在于思路———把平板电脑和电视结合,回到自己熟悉的电视主战场。
伴随三网融合呼声,消费电子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电视企业竞相推出平板电脑,而电脑企业却尝试着生产电视。正如去年秋天海信首次展示智能电视时所说的,“未来竞争将非常激烈,很难预测下一个对手是谁。”
今年3月本土IT巨头联想宣布:10月份,联想牌互联网电视就要面世了!甭管消费者是否买账,这阵势,已足够让彩电企业担忧。用海信的话说,“彩电企业的优势在于做了很多年电视,知道用户需求在哪里,而IT巨头的优势在于技术。”
不过彩电行业人士也承认,过去彩电行业其实谈不上什么用户服务。各家企业都是一副大爷嘴脸,嘴上说满足消费者需求,实际上很少考虑消费者的个性需求。表现在电视上,就是各家电视大同小异。但互联网时代到了,IT行业竞争之惨烈,彩电厂商早就看得清清楚楚,毕竟他们中的多数企业也都曾试水过IT业。所以刚从2010年行业大亏损的低谷中缓过神来的彩电企业,不得不打起精神,应付这场硬仗。
一方面,彩电企业持续多年的价格战,暂时偃旗息鼓,抱团开发智能电视。上周,海信、TCL和长虹就在北京自豪地宣布,三家成立“中智盟”,共同开发智能电视应用平台、操作系统等,以摆脱谷歌卡在彩电企业脖子上的那只手。
另一方面,彩电企业继续到IT领域去打猎。此前海尔、国美等家电企业已经尝试推出平板电脑,TCL、长虹等家电企业也表示很快其平板电脑就会和消费者见面。不过在如今狂热的平板电脑风潮里,彩电企业的平板电脑对消费者能有多大的吸引力,就很难说了。其产品与苹果、三星等一线IT公司的产品自然无法比拟。与山寨企业的产品相比,似乎也并不具备压倒性优势,性能没强到哪去,价格却贵不少。相比那些还没有想清楚产品定位、市场定位就盲目跟风胡乱推出各种iPad的企业,显然,海信更明智,不仅在电脑领域变劣势为优势,而且将其与传统智能电视绑定销售,还能吸引眼球,增加卖点。
现在剩下的问题就是这个产品能否打开市场,在平板电脑市场,光有好的定位还不够,还需要好的产品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