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科技革命的大致时间是2020~2050年前后。这种预测主要基于三点考虑。
首先,2020年第五次科技革命(电子和信息革命)将结束,它的持续时间约为70年(1946~2020年)。第三次科技革命(电力和运输革命)的持续时间也是大约70年。
其次,2020年生物学的积累将达到约70年。从分子生物学诞生(1953年)到2020年,大约有70年。电子和信息革命的孕育时间也大约是70年,从发现电子(约1897年)到电子革命开始(1946年发明电子计算机)约50年,到信息革命开始(约1970年)约70年。2020年前后生物学有可能获得重大突破。
再有,根据经济长波理论,2020年有可能是经济长波周期的一个拐点。
上述未来人类生存将有四种形式,其中三种新形式,主要基于五类关键技术的突破:
信息转换器技术,实现人脑与电脑之间的直接信息交流和转换的技术;人格信息包技术,制造包含人脑的社会学和人格信息的信息包的信息仿生技术;仿生技术,仿制生物组织和行为的工程技术;创生技术,是人工有目的地合成生物组织、器官、肢体和生命体的工程技术;再生技术,是通过诱导或培养实现生物组织、器官和生命体的再生的工程技术。
一般而言,信息转换器、人格信息包、仿生、创生和再生技术会不断升级换代,就像计算机和软件技术的更新换代一样;仿生、创生和再生技术会相互交叉融合,五大技术有可能部分交叉融合。再生工程包括细胞、组织、器官、躯体、人体和物种的仿生、创生和再生等,人造组织和器官如人造心脏、肺、胃、皮肤、骨头、血、血管和肢体等实现产业化生产。
中国现代化的新机遇
科学无国界,技术有专利。一般而言,科学革命是普惠的,技术革命是利益不均的。抓住科学革命机遇的国家,可以获得一些社会利益,如促进思想解放和技术进步等。抓住技术革命机遇的国家,可以获得核心专利和巨大经济利益。第六次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融合,蕴涵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兴衰。
我们推测,第六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将比前五次科技革命更深刻和宽广。主要理由有三个:其一,第六次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融合;其二,第六次科技革命是一次新生物学和再生革命,涉及人类自身的发展和进化,它对民族的影响超越以前的物质和信息科技革命;其三,信息革命提供的技术手段,有可能放大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机会成本。例如,掌握信息转换器和人格信息包的核心专利技术的国家,在国际信息市场、人才市场和国际军事冲突中,无疑具有难以动摇的战略优势。
在过去500年里,中国与前四次科技革命无缘。中国失去四次科技革命的机会,导致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路下滑。以社会生产力(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例,1700年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排名世界第18位,1820年排第48位,1900年排第71位,1950年排第99位。在第五次科技革命中,中国采取了跟踪模仿战略,国际地位和综合实力上升,但不够理想。同期的日本,采用技术创新战略,实现了从发展中国家升级发达国家的梦想。中国在第五次科技革命中付出的代价,比前四次要低很多,但仍然是很大的。
中国是从第六次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中获得净收益,还是继续付出机会成本的高额代价,就看我们的选择了。如果能够超前布局,抢占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战略制高点,就有可能赢得主动,就有可能掌握它的核心专利,就有可能加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毫无疑问,第六次科技革命将是中国现代化的一次新机遇。(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