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预期寿命是难解之题 科学能否让青春永驻

预期寿命是难解之题 科学能否让青春永驻

2012-03-27 15:33:29

  不久前,美国生物学家辛西娅·凯尼恩的实验室里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只有14天寿命的线虫,存活了84天,竟然还在培养器皿里悠游自在地蠕动。让这些线虫摆脱死亡厄运的是它们身上罕见的基因——daf-2。根据辛西娅·凯尼恩推断,daf-2基因也可能影响人类的寿命。想象一下,人类也能抵抗衰老,寿命延长到6倍。甚至……更多?

  衰老从细胞开始

  物理学家说,任何事物,无论是人类还是一块石头,最终都会分解消亡,这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在有限空间和时间内,一切和热运动有关的物理、化学过程都不可逆。

  生物学家说,衰老从细胞开始。他们早就发现一件有趣的事实:每种细胞的寿命都有限度。即便是人工培养、在最好的条件中生存的细胞,一旦接近这个限度,衰老和死亡就是既定命运。例如人体的成纤维细胞,最多只能繁殖50代,之后,便无法逃脱死神的亲吻。

  能够进行分裂的细胞,在分裂之前都要先复制染色体,以保证形成的两个细胞各自分到一套完整染色体,从而让新产生的细胞能够正确制造生命必须的物质,比如蛋白质。但是由于DNA不能复制染色体最顶端部分——端粒,因此复制品比模版略短些。这通常不会引起问题,因为端粒只是一段假DNA链,大约含1000个无编码意义的碱基对,它的功能是保持染色体两端的稳定性。

  然而,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丢失一小段,约50~200碱基对。当端粒消耗殆尽以后,染色体就会失去稳定性,可能会粘在一起,还可能以异常的方式重新组合。这导致细胞无法正常生产生命物质,发生严重功能紊乱,趋向死亡。

  但有些细胞却能获得“永生”——生殖细胞和癌细胞。在它们内部,会产生出一种活性物质——端粒酶。端粒酶能修复细胞分裂时发生在端粒部位的损伤,使伤口弥合,从而避免了细胞衰老、死亡的趋势。

  细胞新陈代谢产生的自由基也会加速细胞衰老。自由基是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基团。它会氧化细胞中的物质,引起DNA损伤,损害细胞膜,使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交联,从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

  还有一些生物学家认为基因中存在着特定的程序,这个程序像时钟一样,生物总会按照这个时钟的控制步入生命的每个阶段——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如果这个程序中的某个基因发生突变,那么生命的脚步也会发生改变,例如辛西娅·凯尼恩的线虫,就是触动了这个程序中的daf-2基因,才使它的生存时间,比预期寿命长了6倍。

  预期寿命是难解之题

  既然线虫都有14天的预期寿命,那么,人究竟能活到多老?

  这个问题会让生物学家们蹙起眉头,因为衰老和死亡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而探求这个过程,就像踏进了一座迷宫。至今,生物学家们还困在这个“迷宫”里,他们摸索、试探,有时候推开了一扇门,有时候又不得不退回来。

  如果非要有一个答案,愁眉苦脸的生物学家们会说,依照目前所掌握的生物学规律,有一些方法可以推算人类的预期寿命。但所依据的规律不同,结果也不同。

  在比较生物学领域,生物学家们对哺乳动物的寿命测算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认为,哺乳动物的寿命是生长期的5—7倍,据此来推算,人的生长期为20—25年,预计寿命可达100—175年;第二种认为,一般哺乳动物的寿命是性成熟期的8—10倍,人类的性成熟期为14—15年,寿命因此可达110—150年。

  在细胞生物学领域,生物学家们发现,人体的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分裂50次左右,细胞的端粒就会耗尽,细胞不再分裂,最终死亡。于是,“50次”被视为细胞分裂的极限,而细胞的分裂周期约为2.4年——据此推算,人类预期寿命可能为120岁左右。

  • 相关阅读
  • 科学家在半导体中生成新量子比特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3月21日报道,一个国际研究团队通过单个电子获取了新类型的量子比特,使未来数据处理可包括比“0”和“1”更多的基础要素。此外,以前量子比特仅能存在于较大的真空腔中...

    时间:03-26
  • 中国平衡针技术得到科学论证

      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军区总医院共同承担的“十一五”国家973重大基础理论研究课题《平衡针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的基础理论研究》日前通过验收。  平衡针灸是北京军区总医院主任医师、全军平衡针...

    时间:03-23
  • 商南多举措推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本网讯(汪治 齐传成)商南县以提高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提高为工作目标,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不断建立、健全全县推进科学素质行动的推进机制,为提高广大全民科学素质,服务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

    时间:03-23
  • 科学家发现阻碍生发物质 治秃顶药或5年内问世

    美国科学家表示一种治疗秃顶的新药或可在五年内问世  据外媒21日报道,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了一种阻碍头发生长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被认为是秃顶症产生的根源。科学家还表示,这一突破性的发现,或许能使治疗秃顶症...

    时间:03-23
  • 中加等国科学家大脑神经研究获重要进展

      新出版的国际权威科学杂志《细胞》报道说,由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系华裔教授张遐领军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发现,胶质细胞能够抑制神经元突触的传递活动,从而导致大脑的工作记忆受损。除张遐外,有关论...

    时间:03-22
  • 我科学家证明细胞移植或可治疗“舞蹈病”

      经过5年多潜心研究,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青年教师马丽香在长江学者、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张素春指导下,发现来源于人胚胎干细胞的GABA能神经细胞可以修复运动障碍,对治疗人类亨廷顿病有重要意义。...

    时间:03-20
  • 科学饮食:能防感冒的食物

      白菜:  白菜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利尿通便、养胃生津的功效。  现代研究发现,白菜汁中的维生素A可增加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预防感冒。  萝卜:  萝卜有下气消食、除痰润脏、治喘、解毒、利尿和补虚...

    时间:03-20
  • 德国科学家称虫洞可打开或实现星际旅行

      虫洞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家和科幻迷们热议的话题之一。这种一种神奇的时空通道,你从虫洞的这一端进入,当你从另一端出来时,你可能已经身处冥王星,甚至远在数百万光年外的仙女座星系  据国外媒体报道,虫洞一直...

    时间:03-19
  • 商州区中学重视科学素质教育

      本网讯 (田亚历 记者 贾书章)商州区中学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重视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提高,以科学教育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有力的促进了学校各项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商州区中学东、西校区高、初中学生近...

    时间:03-19
  • 俄罗斯科学家训练蜥蜴 拟让其随卫星遨游太空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的科学家正在训练一些蜥蜴,以为它们日后乘科研卫星遨游太空作准备。  在随卫星乘火箭上天前,这些小动物须经过严格的筛选。据俄罗斯生物医学研究院的发言人介绍,该科研卫星将于2012...

    时间:03-1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