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电器的回收这几年逐渐升温,不过废旧手机却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据中广网等媒体报道,目前全球每年废弃的手机约有4亿部,其中中国有近1亿部,回收率却不足1%。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近期发布的《化电子垃圾为资源》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废弃手机数量将比2007年增长7倍。
废弃手机能提取金、银、铜等贵金属,也含有铅、镉、汞等多种有害物质,若直接丢弃将严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目前,很多家庭里都有三五部无法使用的旧手机,丢掉可惜又污染环境,而正规回收大门却紧紧关闭。一半废旧手机流入二手手机商贩手中,经过翻新加工后的残液往往直接倾倒,造成二次污染。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山大学企业与市场研究中心主任毛蕴诗教授就递交提案建议,环保部、工信部等主管部门应尽快围绕废弃手机以及配件的回收、处理问题,研制并颁布相关法律制度,推动我国尽早建立废弃手机配件回收利用的绿色产业链。
废弃手机有“金”也有毒加工翻新存二次污染
“当你把新电脑买回家时,它已经过期了,现在手机也是这样。”在参加一个“电子垃圾回收换礼品”的活动时,在广州天河城上班的白领小薛向记者感叹,如果不是参加活动,平常回收手机的渠道太少了。
小薛是一名“果粉”,随着手机步入“智能时代”,更新换代的频率更加快,经年下来的手机如何处理成了一大难题。“放在家备用也不需那么多,送给别人也觉得过时,丢掉又可惜”。
小薛的困惑并非孤例。据工信部估计,我国手机用户数量现已超过了10亿。有机构做过调查,在我国,一部手机的平均使用时间只有15个月,几乎是使用寿命最短的家电,每年报废的手机达到1亿台。
除了更新速度快之外,形成手机短命的主要原因还在于维修费用昂贵。有的手机,仅仅是丢失了充电器,或者显示屏损坏,就无法使用,维修的费用,几乎相当于购买新手机。
据一项关于废旧手机去向的网上调查显示,约四成消费者将废旧手机积存在家里,一成消费者将其送给亲友,另有五成消费者的废旧手机最终流向了街头回收手机的小摊贩。
不过旧手机并非一无是处,科学研究表明,从1吨废弃手机中能提取150克黄金、100公斤铜以及3公斤银。依照我国目前每年废弃1亿部手机估算,这些废旧手机总重达1万吨,若回收处理能提取1500公斤黄金、100万公斤铜、3万公斤银。
然而,由于没有机制约束,手机回收的利益也往往令人忘记了义务。毛蕴诗教授指出,废弃手机及配件如果流入二手手机商贩手中,翻新后再销售,翻新过程中失去价值的零部件和外壳将被商贩随意丢弃,还有一部分废弃手机的小作坊在露天提取贵金属,会将残液直接倾倒,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专家指出,废旧手机零件中含有铅、汞等多种有害物质,若直接丢弃将严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一块废旧手机电池的污染强度是普通干电池的100倍,可污染6万升水,相当于3个标准游泳池的容量。如果将废旧手机运到垃圾场焚化,塑料外壳还会产生含氯的有毒物质,甚至是一级致癌物“二恶英”。手机印刷线路板和外壳都含溴阻燃剂,会破坏人体健康,引起甲状腺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以及神经、免疫系统问题等。
回收缺失黑市加工泛滥废弃手机“无王管”
事实上,无论电子城、街头小贩还是网上都不乏回收手机的渠道,国家也有规定,旧货市场回收手机时要登记,不过记者走访发现,实际操作起来,网上发个帖子,街头竖个牌子就可以进行回收,二手手机一向没有保修,更遑论约束其回收翻新者是否存在污染行为。而除了这些渠道之外,市民日常也找不到其它可以专门回收电子废物的回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