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当上个月16日,NASA在休斯敦约翰逊宇航中心宣布SpaceX会于4月30日发射名为“龙”的货运飞船时,人们觉得它比SpaceX还高兴。这不单是国际空间站首次迎来私营企业建造的太空飞船,也是航天飞机退役后美国人首次自己向空间站运货——一大摞贴心的衣物和饮用水。
4月30日起初被认为是一个很好的发射窗口期,但在升空前需要很多相关的软件测试,随之而来的是一次次宣布推迟发射的消息。SpaceX企业创始人埃伦·穆斯克5月5日对媒体做出了无懈可击的解释:运货给空间站是要让空间站的机器手臂接收住飞船的,推迟发射旨在“确保飞船软件运行无误,免得对接时损伤了国际空间站”。
NASA对SpaceX这种谨慎的态度深表赞赏,毕竟国际空间站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为此NASA乐意在技术上倾囊相授。话说回来,NASA的技术支持绝对算是这些私企的定心药丸,不管它现在有多囊中羞涩又有多会“江湖忽悠”,于技术上而言,NASA如果自称第二,暂时还是无人敢称第一的。仅是这次提供几枚老将——曾经的航天飞机宇航员去参加“龙”号载人航天器的评估,就是一笔难能可贵的经验财富。
而SpaceX公司创始人穆斯克也适时发放消息以提升人们对其私人航天器的信心,称“龙”号飞船将成为国际空间站新的补给舰,NASA计划利用该公司制造的飞船为国际空间站进行12次货运补给,运送至少共计20吨货物。
以上种种让我们看到,在这个商业航天运输飞行和“廉价空间探索”呼之欲来的新时代,私人飞船进空间站,貌似一点都不难。(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