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河北省霸州市的中国自行车博物馆,馆内中国产的“红旗”“飞鸽”“永久”“凤凰”,英国产的“白金人”“三枪”,日本产的“普利司通”、德国产的“哈雷”以及印度、荷兰、泰国等不同国家、不同年代的精品自行车,令人惊叹,目不暇接。
中国自行车博物馆距离北京市以南约100公里处。馆长张卫民介绍说,这家博物馆里收藏着20多个国家不同年代的自行车500多辆。
自行车自18世纪诞生以来,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9世纪末,自行车从西方传入中国,成为宫廷贵族的“玩具”。据史料记载,“自行车”这一名称就是清末一位官员、也是中国第一任外交官张德彝取的。
张卫民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自行车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便利的交通工具。邮政局、电报局、警察局等众多机关,为提高办事效率,纷纷为职员配备自行车。同时,自行车也成了谋生的一种手段,戗菜刀、磨剪子的自行车,就是当时人们做生意的一种工具。
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拥有一辆“飞鸽”“永久”“凤凰”等中国著名品牌的自行车,已逐渐成了一个家庭体面生活的标志之一。
“自行车进入普通百姓家庭不仅仅是作为一件代步工具,特别是在小县城和农村,它代表着一个家庭生活的殷实,又是为家庭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而创造财富的主要工具。”霸州市文物管理所所长、华夏民间收藏馆副馆长王桐说,自行车也是人们情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道具,自行车载过人、载过物,更承载了一代人的梦想与回忆,是一个历史时期的记忆。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每天上下班时,自行车从最简单的器械,逐渐发展成为亿万人使用的交通工具。中国各大城市里壮观的自行车“洪流”,使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自行车王国”。中国自行车协会对全行业统计的数据显示,2011年自行车产量8345万辆,出口量为5572.2万辆。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汽车逐渐取代了自行车,随之而来的还有尾气的污染。张卫民说,城市交通拥挤,汽车尾气排放量大,如果每人每月能用三四天时间骑自行车上班,城市的交通状况或许会有很大改善。
有专家表示,如今自行车骑行文化正在快速升温,各种国际赛事、休闲骑行、极限运动与自行车旅游等,都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同时,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如今在中国的许多大城市,政府部门都推出了供市民免费租用的自行车。
“自行车由‘谋生工具’转变为‘一种健康、快乐、时尚的工具’,这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化。”张卫民认为,骑自行车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当成时尚的出行方式,这有望引发中国新一轮的自行车热。(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