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利润使得一些商家在卖出手机后极力向消费者推荐“配件套餐”。有商家介绍,卖一台苹果水货iPhone 4S只赚100多元,而卖一张苹果贴膜就可以赚80元左右,一个成本50元的苹果外壳,甚至可以卖到四五百元。更有甚者,有些卖苹果手机门店超过七成的收入都是来自配件。
标准缺失:高价山寨货让消费者“很受伤”
从手机屏幕贴膜到保护壳,从排线到充电器,各类手机配件产品大多价格不菲并且没有统一标准。在手机配件市场价格不一已成为行业潜规则的情况下,我们不禁要问,手机配件市场因何混乱不堪?消费者为何成“待宰羔羊”?
首先是消费者“好马配好鞍”的心理给了商家坐地起价的机会。有的消费者花了一笔不少的钱买了一款手机后,总觉得需要买一些附加产品提升档次,就算多花几百块钱也很有面子。正是抓住了消费者这种心理,商家就会尽量抬高价格。事实上,有些手机尤其是iPhone,制作过程中已经进行了严格打磨,根本无需贴膜和加外壳,反倒是贴膜后降低了屏幕的灵敏度,会影响消费者操作体验。
其次,配件市场处于无序竞争状态,市场规范管理标准尚缺失。目前,手机配件市场准入门槛较低,从生产到出厂,从批发到零售,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监管的真空,但市场内部如何规范却没有建立相关规定,如配件质量把控与定价机制等。在这种情况下,不良商家极易钻空子,常常指鹿为马、哄抬价格,甚至卖山寨品欺骗消费者。因此,加强监管、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将是治理乱象的一剂良药。
当前,手机配件是手机市场监管最薄弱的一个环节,长此以往,或将祸及整个产业链的良性发展。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市场管理和监督,正规厂商也应对假冒伪劣的手机配件产品加大打假力度,消费者更需理性地选择配件产品。只有这样多管齐下,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