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九发射迫在眉睫,天宫一号即将迎来首批造访者。据载人飞船系统总指挥何宇介绍,目前,天宫一号在轨运行状态非常好。按照设定的指令自动调节后,天宫一号已经完成载人环境的建立,做好了迎接神舟九号航天员到来的准备。调整的环境内容包括温度、空气质量等,目前都达到了人体舒适的数值。3名航天员乘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后,将进入天宫一号停留十多天,在里面生活并开展多项空间试验。
神九近日迎来最佳发射天气
尽管是载人航天工程首次在夏季发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已经做好保障方案,能够克服高温天气带来的不良影响。近日神九将迎来最佳发射天气。
13日上午,酒泉发射场的风力比前一天增强不少,正如发射场气象保障部门的预测,风力达到了8到10级,并且出现了沙尘天气。“从现在预报的情况看,13日、14日两天有中等强度的冷空气影响,15日、16日基本上比较平稳。”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副总指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计划部副部长张道昶说。
张道昶说,通过释放高空气球、使用高空雷达测量风速,当高空风速小于每秒70米、地面风速小于每秒10米时,发射窗口是比较理想的。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总指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崔吉俊表示,夏季除了温度较高外,其他发射条件都非常好。据介绍,工作人员还根据近20年的气象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针对4-6月的气象特点,制订了针对性预报保障方案。
发射场三大改进力保航天员安全
崔吉俊13日说,即将发射的神舟九号将执行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为确保航天员安全,发射场系统进行了三大方面的改进:
首先,为适应载人交会对接任务需求,新增了与航天员有关的手控对接、自主应急返回模式下的模拟飞行等测试项目,任务流程从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的53天增加到59天;其次,为提高发射场测试设备的可靠性,启动了与航天员生活保障、火箭推进剂加注等重点工作密切相关的16项基建技改项目;第三,为满足高效指挥决策需求,对发射场测发指挥监控系统进行了多项升级改造。
“我们的准备工作突出抓住了三个关键环节。”崔吉俊说,第一,提高发射场任务适应能力,针对夏季高温,分析了历史气象数据,制订了针对性预报保障方案,提高了窗口时段气象预报的准确性;针对高温给火箭推进剂带来的风险,在升级改造推进剂升降温系统的同时,分析并制订了贮存时间及泄出方案。第二,提高零窗口发射能力,在总结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任务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制约因素,制订了预防性控制措施,完善故障处置预案,并按照实际流程进行推演。第三,提高应急搜救能力,完成了搜救装备补充更新和检修检测,制订了副着陆场和应急搜救实施方案,组织了三次合成训练、一次待发段搜救演练和一次综合演练,具备了飞船在副着陆场返回和实施应急搜救的条件。
任务进入实施火箭推进剂加注阶段
我国拥有酒泉、西昌、太原3个卫星发射中心,海南还有一个新建发射场,而酒泉是世界上仅有的3个已经实施过载人航天发射的发射场之一。
发射场系统总设计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陆晋荣说,根据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战略,位于海南的新建发射场将朝发射大型空间站方向发展,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还将继续发射载人飞船,“我们要适应新的发射任务的需要”。
“压力肯定有,但执行任务不是一次两次了,做好预案是关键。”“零号”指挥员王军说,他将在神九发射时发出一系列关键指令,并按下“点火”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