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掀开炮衣,将炮弹码齐填入弹药匣,炮筒对准正西方……6月12日,气象炮手蔡伟、王成仁在山东省桓台县果里镇徐斜村准备就位,只等上级下达一级作业命令。
蔡伟说:“如果县气象局预测到有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下达一级作业指令,那下一步我们会进行一级作业:发射增雨消雹弹。”
蔡伟告诉记者,这门气象部门用来人工影响天气的大炮,每年5月初到9月中旬,都会被固定在徐斜村的健身广场上,强对流天气多发期过后再运走。
就在几天前,徐斜村的炮手们与其他炮点合力“阻击”了一次冰雹天气。6月9日傍晚,桓台县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负责人、“观象师”朱峰刚吃过晚饭,习惯性地扫了一眼雷达图和卫星云图,发现监测屏上呈现深红色,他意识到一场强对流天气将在10日凌晨到来,桓台县35.12万亩麦田的上空正飘着“雹云”。
“麦收期间人影部门经常要24小时值班,一旦发现有强对流天气的苗头,我会通知全县12个炮点进入三级作业准备状态。”朱峰说,“三级作业准备”要求炮手在炮点待命,通过进一步观测气象变化和云团走势,确定哪些炮点进行二级装弹作业,同时预调好炮筒高度角和方向。
据朱峰介绍,“观象师”一般在可能发生冰雹天气的4个小时前通知炮手到达炮点。“9日晚上8点,全县有48名炮手就位,增雨消雹弹也准备好了。进入10日零点,雷达显示雹云越积越厚。零点二十分,我向上级部门提出了增雨消雹申请,零点二十五分获得批准后立即下达了一级作业指令。”朱峰说。
蔡伟告诉记者,接到命令后不到五分钟,徐斜村炮点的40发炮弹全部发射完毕。同时,朱峰在县气象局监测室看到,监测屏上深红色的云团开始变淡,不久,天空噼里啪啦落下了雨滴。
“如果没有成功阻击冰雹天气,那田里的粮食就会遭受重大损失。”桓台县农业局副局长史元明说,桓台是江北第一个“吨粮县”,粮食种植总面积虽小但单产高。
作为一名基层气象炮手,曾经担任村委会主任的王成仁感到意义重大。“虽然每年夏天县里真正开展增雨消雹作业只有五六次,但进入三级待命状态的时候很多,有时候一守就是一整夜,也不敢合眼,只等着下命令,田里的庄稼丰产了,最终能否丰收,麦收时的天气非常重要。”他说。(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