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摆在朱立南面前的新的考验是,如何带领联想控股在2015年前后完成整体上市。而这,不仅对于朱立南也是对于联想必须要打赢的一场大仗。
联想布局未来
目前,联想已先后打造出联想集团、神州数码、君联资本、弘毅投资和融科智地等在多个企业,在母子公司的组织结构下,联想控股业务布局包括核心资产运营、资产管理和“联想之星”孵化器投资三大板块。其中核心资产运营主要涉及IT、房地产、消费与现代服务、化工新材料、现代农业五大行业。
这些业务中,又被柳传志规划为两个梯队,第一梯队包括地产、IT等已经成熟或者发力较早的业务,是联想控股上市的首批力量,第二梯队则是根据投资回报期不同,按照先后顺序为上市后的联想控股贡献不断增长的收入和效益。
其实,正如履新的联想控股总裁朱立南所说,2014年-2016年上市的任务并不难完成,难就难在如何让联想控股“漂亮”地上市。以及如何令联想保持足够的后劲。
表面上看来,“联想之星”更像一个公益性的项目,因而无法为上市增加更多砝码。柳传志坦言也曾为此疑虑,“但是到后来看,它不但会盈利,而且会给联想控股的品牌贴上一个闪亮的标签。”
如今,“退居二线”的柳传志将有可能把精力投入到为联想的持续增长能力谋篇布局上来,而“联想之星”显然会因此而“受益”,并在日后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柳传志近些年来对于“联想之星”也投入了更多的情愫。2007年底到2008年初,柳传志发动了“联想之星”项目,并亲自参与了联想之星早期整体框架的设计。“后来(柳传志)担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以后,依然对联想之星保持了很大的关注。”联想之星孵化器投资部副总经理周自强对中新网IT频道表示。
创办4年来,联想之星已举办了四期创业CEO特训班,共培养了200多名像张凯宁这样的科技型创业者。而2009年设立、专注于早期科技项目的联想之星,也陆续投资了近2亿元人民币。最近两年,联想之星又相继成立了创业联盟和创业孵化基地。
4年间,联想之星也已经历三个战略阶段,从最初一个30人的CEO特训班,到2010年正式明确“创业培训+天使投资”的双核发展,再到如今“创业培训+天使投资+开放平台”的“三位一体”孵化创新创业的模式。(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