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蛟龙”号南海科考四大猜想

“蛟龙”号南海科考四大猜想

2012-07-23 15:27:06

  科学家们已经发现,“可燃冰”和“冷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相对较浅的海底陆坡,“可燃冰”分解时会以“冷泉”的形式溢出,同时生成碳酸盐结壳或在海底形成泥火山。碳酸盐结壳和海底泥火山,就成为了解海底“可燃冰”矿体位置的一把钥匙。目前,此类“冷泉”出口和泥火山在南海北部已经在多处发现,科学家们亟待对这些天然气进行连续的原位精确观测和调查,但这是水下遥控机器人无法胜任的。

  总结:对海底冷泉和泥火山的近距离调查是“蛟龙”号的“强项”,对“可燃冰”的取样则是一个挑战。据了解,目前“蛟龙”号上还没有专门针对“可燃冰”的取样器材。

  造访海底火山链

  水深3000—4500米、底部平坦的南海盆地,对科学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也是一个巨大的谜团。

  其中的一个谜团是,在平坦的海盆底部,分布着一座座相对孤立的山峰。科学家们曾利用深海拖网,在这些山峰附近采集岩石样品,其中发现了火山岩,科学家由此推断,南海盆地存在着海底火山,这些山峰可能就是由于火山喷发生成的。

  科学家将目光对准南海盆地中一座类似火山口的山峰,它大约高出盆地底部200多米。有科学家认为,这座山峰可能就是一座海底火山,但这个假设又无法解释它的周围为何是一个盆地。

  总结:4000多米水深,对蛟龙号来说应该不是问题。“蛟龙”号不仅可以验证一个假设,更可能通过直接观测和采集样品追寻古代南海的历史。(新华网)

  • 相关阅读
  • “蛟龙号”业务化应用关键热点解答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结束7000米级海试任务后,随母船“向阳红09”于16日返回青岛。这标志着“蛟龙号”已完成研制与海试,即将转入业务化应用。对于刚“毕业”...

    时间:07-17
  • 蛟龙号完成7000米级海试返回青岛

      7月16日,三名深潜员在欢迎仪式上。当日,搭载“蛟龙”号深潜器的母船“向阳红09”返抵青岛奥帆中心码头,国家相关部门及青岛市民代表近千人举行仪式迎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

    时间:07-16
  •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顺利安装至试验母船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31日上午顺利安装至试验母船“向阳红09”,预计6月1日和2日“向阳红09”船将带潜器进行吊臂试验。...

    时间:06-0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