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力学奥林匹克”的第23届世界力学家大会20日在京开幕。来自世界66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就力学学科最新发展和前沿问题开展交流研讨。这也是这项国际顶级学术会议近百年来首次在中国举行。
世界力学家大会始于1924年,是力学界水平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会议,每四年举行一次。为了争取这一盛会在中国举行,我国力学界自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开始,几代力学人经过20余年努力,终于在2008年成功取得第23届世界力学家大会的举办权。
北京理工大学校长、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胡海岩院士表示,能够获得世界力学家大会的举办权,意味着我国力学研究水平得到世界力学界广泛认可,这是中国力学全面走向世界的一个里程碑。
据介绍,本届力学家大会得到了国际力学界的广泛响应,收到论文2000余篇,最终录用1600余篇。大会内容包括4个全体大会特邀报告,希尔奖、巴彻勒奖特邀大会报告,17个特邀专题报告等。大会还安排了能源中的力学挑战、自然灾害的力学问题等6个前沿专题讨论会,设置了46个学科专题分会场,将全面展示力学各分支学科的最新进展和成果。
我国力学工作者将在此次会议上展示中国力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近年来,我国在力学学科前沿的研究水平不断提升,既深化了对基本力学理论的认识,又发展了各具特色的实验测试技术和理论分析方法,同时更加紧密地结合国民经济发展,解决航空、航天、环境、材料、能源、信息、交通、机械、健康、安全等重要领域所遇到的技术难题。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三峡工程、高铁等大工程中,力学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第23届世界力学家大会为契机,中国力学学会推出了主题为“力学·成就·未来”的“2012 中国力学年”活动,将通过学术会议、科普讲坛、力学竞赛等,普及力学科学知识、宣讲力学科技成果、展望力学发展未来,提升力学在公众中,特别是在青少年中的影响。(新华网)